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在兩週內決定是否加入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行動,這段期間無疑給出更多外交斡旋空間,也為各國領袖創造出「填補真空」的戰略時刻。對俄羅斯總統普丁而言,這是一個機不可失的地緣時機。
在伊朗與以色列衝突升級之際,普丁(Vladimir Putin)開出一項聽起來幾乎不可能的外交選項:「保障以色列安全,同時保留伊朗和平核發展的權利」。這並非單純的呼籲克制,而是俄羅斯在中東局勢中重新定位、謀求全球格局突破的強勢出牌。
面對俄羅斯日益積極的調解姿態,國際輿論半信半疑。究竟普丁想扮演的角色,是居中協調者,還是戰略操盤手?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專任副教授莫少白直言:「這是一場地緣政治的平衡遊戲,普丁不是在止戰,他是在布局。」
俄羅斯不能讓伊朗垮,但衝突升高也能讓俄受益
莫少白指出,俄羅斯當前的外交立場看似矛盾,實則有著極為縝密的算計。他表示,「俄羅斯不願意見到伊朗政權垮台,但如果衝突升高,不但能分散西方對烏克蘭戰場的注意力,油價上漲更會讓莫斯科坐收漁利。」
莫少白認為,普丁主動斡旋的背後有三大戰略盤算:
一、維繫伊朗政權穩定,是俄在中東布局的命門
對莫斯科而言,伊朗不只是夥伴,更是俄羅斯在中東多層次軍事與外交網絡的樞紐。從敘利亞到黎巴嫩、再到波斯灣,伊朗政權的穩定性將直接決定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是否瓦解。「一旦伊朗政權垮台,俄羅斯苦心經營十餘年的地緣佈局將被嚴重影響。」
二、油價衝高俄國得利,著眼伊朗軍武商機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全面入侵軍事行動,目前受到嚴重的經濟制裁,儘管不樂見伊朗這個經濟夥伴陷入困境,但伊朗與以色列衝突導致油價衝高,俄國從中獲益,因為能以更高價格出售油氣商品。俄羅斯不會想選邊站,只是盡力利用現狀。然後根據任何發展進行調整。此外,以色列對伊朗的飛彈與空防系統精準打擊,可能逼使德黑蘭重新啟動武器採購與技術升級的需求。莫少白指出,這正好為俄羅斯打開軍火出口與軍事技術合作的新空間。
三、重塑國際形象,擺脫「侵略者」標籤
自烏克蘭戰事爆發後,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飽受「戰爭發動者」批評。但如今,若能成功斡旋中東危機,將有機會在聯合國與全球輿論中重塑「負責任大國」形象。「普丁要的不只是掌聲,而是一張能在地緣政治談判桌上翻轉牌局的新籌碼。」
非美主導秩序下的中東重組,俄中爭奪「穩定力量」敘事權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在中東的介入,並非孤立事件。自中國成功斡旋伊朗與沙烏地恢復邦交後,中東已出現明顯的「非美主導秩序」雛形。莫少白指出,俄中如今正展開一場敘事競賽,爭奪「穩定力量」的話語權,「這不只是俄國補位,更是試圖重建大國格局的關鍵一步。中東正在進行秩序重組,而俄國正試圖趁亂進場,從戰略邊緣重回核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中兩國領導人近期也同步出手。普丁與習近平通話後,雙雙譴責以色列攻擊伊朗,並重申「應透過政治與外交手段解決衝突」。俄外交部甚至公開警告美國,勿介入軍事行動,否則將有「不可預測的後果」。
莫少白提醒,這場伊朗與以色列間的衝突,遠不止於傳統的區域軍事對峙,「從以色列的國內政治操作,到俄羅斯的地緣手術,這場戰爭更像是一場全球秩序重構的預演。」當普丁與納坦雅胡分別站上衝突的兩端,兩人手中握著的,或許不只是火柴,更是重新點燃世界秩序輪廓的火光。
(相關報導:
專訪》以色列厭倦戰火,納坦雅胡民調卻上升 淡大副教授莫少白:對抗伊朗是政治解藥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