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南韓八大財閥之一,三星(Samsung)過去多年來,曾一度被畢業生視為最想入職的企業,但如今隨著外部壓力逐步擴增,加上愈來愈多對手「比較」,讓這個享譽國際的超大集團,卻成為不少韓國媒體或外文社群調侃對象,甚至有不少前員工透過匿名方式大吐苦水,對外揭露他們過去不愉快的記憶。
科技媒體《Rest of World》近日有一則報導,引述一名曾經擔任三星工會主席的韓姓(Han)工程師親身回憶,這位前員工過去在三星電子工作長達14年,親眼見證晶片技術愈來愈先進、全球競賽也日益加劇的時光,但與此同時,他卻發現自己所屬的工程團隊規模,卻變得愈來愈精簡。小韓向媒體表示,「以前一位工程師只負責晶片設計一個部分,如今一人卻要同時負責兩到三個部分,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覺得、假如我繼續留下,總有一天會死在工作上。」而事實上,他確實在2020年的一天晚上,就目睹女同事在辦公室倒下,而自己卻因為連續熬夜多日,無力上前給予協助。
Once a global leader, Samsung is losing in the fierce semiconductor race to dominate AI supplies. Engineers say they are required to falsify data and that chip quality is slippinghttps://t.co/hrnyOEOY1Ypic.twitter.com/NIeB7k5Vrp
— Rest of World (@restofworld)June 19, 2025
該則報導中除了訪問小韓,還包含多名三星前員工的工程師,他們雖然對前東家有不少抱怨,但無一例外選擇用完全匿名方式爆料,只因擔心遭到針對。而小韓則表示,他所知道的三星工程師團隊,「多數人普遍內心想法:再撐一陣子,然後趕快跳槽!」
工作條件好或不好,通常是透過比較而來。《Rest of World》私下訪問10多名三星工程師,他們幾乎都提到超長時間工時、沉重工作量,與比競爭對手低不少的獎金制度,是導致諸多有一定資歷與經驗工程師跳槽的主要原因。跳槽的方向,除了南韓另一家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也有不少人轉往美光(Micron)與英特爾(Intel),甚至是中國的長鑫存儲(CXMT)與長江存儲(YMTC)等半導體企業。

半導體是所有現代電子產品基礎,從LED燈到特斯拉(Tesla)電動車都需要它。而三星電子擅長製造高速記憶體(HBM)晶片,則是訓練人工智慧(AI)模型時,用於支撐輝達(Nvidia)尖端晶片的關鍵零組件。回顧歷史,三星曾蟬聯全球記憶體晶片龍頭超過30年,直到2025才被同鄉對手SK海力士超越。
與此同時,三星的晶圓代工業務,也難以與台積電(TSMC)抗衡,畢竟台積電掌握全球超過2/3的代工市占率。三星的代工與晶片設計部門,2023年報告顯示虧損3.18兆韓元(約新台幣686.8億元)。這些不利因素,讓三星董事長李在鎔(Lee Jae-yong)向各級主管喊話,強調集團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必須盡快進行內部改革、同時提升競爭力。 (相關報導: 好大一筆罰單!印度認定三星「故意逃稅」,下令補繳近200億稅金與罰款 | 更多文章 )
長時間被視為「夢幻企業」的三星,旗下員工甚至被韓國社會稱為「三星人」,視為一種菁英階級,讓身為三星員工感到自豪。但這一點對在三星工作十年的設備工程師Jin來說,「現在早就不是那回事了!」過去韓國職場文化,跳槽到對手公司是一大禁忌,但如今工程師公然向SK海力士投履歷,早就已經見怪不怪,許多人甚至會上網站搜尋情報,或是成立私密KakaoTalk群組進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