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館長首次訪陸行程,引發兩岸熱議。後續效應,仍待觀察。在此先談談個人感想:
首先若純以現實效益論,館長此行締造了網路平台YT點閱紀錄,大陸央視也用相當篇幅報導,斗內收入亦屬可觀,更裨益隨行記者打開知名度。一石激起千重浪。不容否認是一次極成功的個人行銷。此豐厚收獲不僅激勵其續訪,預料同行也將群起仿效,短期內掀起一波訪陸熱潮。連帶所謂「捧中貶台」爭議,或將持續延燒。
其次觀察對岸反應。從其境內近來直播平台盛行衍生網紅直銷帶貨商機、月前美網紅「甲亢哥」中國行吸引全球數百萬網友,與近期官方宣布招待美社群創作者赴陸拍攝影音作品等事來看,大陸當局早深知網路外宣無遠弗屆的巨大威力,也亟思利用。如今館長政治傾向的微妙轉變,亦證明了原本在台「親綠」民眾,特別是年輕族群的意識型態,並非「鐵板一塊」。故館長此番訪陸成果,或將促使陸方加強重視兩岸網路互動所能發揮潛移默化,創造話題、引導輿論功能價值(即我方所謂「認知作戰」)。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多元、即時、虛實交錯的網路世界不易預測。尤其網紅人品、專業良莠不齊,難以掌握。政治性網紅的形象殺傷力,更不容小覷。例如「歷史哥」李易修透露,赴陸拍攝所謂「中國統戰紀錄片」的閩南狼「由紅轉綠」,曾重創台辦系統,也影響陸方起初對館長西進,抱持疑慮。從而此番縱使盡力表達歡迎友好,然如何記取前車之鑑,妥善應對絡繹來訪的「館長們」,國台辦今後恐要大傷腦筋了。
反觀綠營上下,包括陸委會,一路對打著「戳破民進黨謊言」口號的館長批判貶抑,原不脫預期。我關心的問題是,未來倘面對後者帶動的「認識中國」熱伴隨自由行訪陸潮,我執政當局的政策選擇,是順應民意需求,增加直航點、放寬修正現行禁團令與旅遊橙色警示?還是基於缺乏自信,持續放任國內媒體醜化對岸、編織營造「資訊繭房」。甚至變本加厲的祭出「兩岸條例」,或續推「數位中介法」規範管制網路言論,進一步緊縮兩岸民間交流、減少彼此互訪接觸機會?
當中較尷尬的,恐怕是藍、白陣營。館長訪陸順利,固然印證了國民、民眾黨向來堅持兩岸交流、避免誤判路線的正確性。然畢竟網紅的傳播熱度經常不能持久,館長大陸行是否可視為兩黨長線利多,尚難定論。此外看重高人氣,戰鬥藍雖邀館長參與反罷免。但不諱言說,館長在陸宣稱「成功轉移大罷免」,返台揚言「讓大罷免大失敗」、「阻止愚蠢的大罷免」,立場過度鮮明。加上其快人快語,若干情緒性與草根性語言,也可能激化衝突對立、嚇跑中間選民。同時易讓焦點轉移到兩岸,恰好提供補充罷團「抹紅」材料與口實,或導致大罷免原本論述空洞、破壞民主、欠缺正當性的缺陷被淡化模糊。故我認為館長對反罷免團結與動員催票,是利或弊,誠有待評估。
對多數升斗小民言,看待館長爆紅,想法或許相對單純。無非是一面希望兩岸政策儘量開放,容許更多網紅跟進腳步探索對岸。即便取材廣度、深度有限,仍讓民眾有機會看看大陸發展現狀;一面不論能否鼓動風潮,期盼館長透過直播呼籲的「兩岸要和平、要交流、不要戰爭」、「兩岸可以爭執、可以吵架,但兄弟打架還是兄弟」、「兩岸同根同源,自己人不要打自己人」能深入民心、對雙方領導人有所啟發。
*作者為律師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館長引爆民進黨執政十年最大危機?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