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出遊中國上海,引發台灣社會熱議。不管他此行是為了作秀、做生意,還是個人感受,都引發了台灣社會一連串撻伐與輿論。但真正該讓人反思的,是我們為什麼會對「去一趟中國大陸」這件事,產生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這種反應背後,其實是長期被塑造出來的意識形態與輿論操控。
民進黨長期把持台灣的主流媒體與輿論,把中國大陸描繪成一個落後、專制、甚至充滿敵意的地獄。從高鐵沒有靠背、廁所沒有門,到小粉紅、沒文化等等,這些論述在某些年輕族群心中根深蒂固。但只要你親自踏上中國大陸,不管是沿海的上海、深圳,還是內陸的成都、重慶,就會發現現實與我們所被灌輸的印象有天壤之別;就會發現兩岸之間的差距,遠比我們以為的要大。
不可否認,幾十年前大陸確實比台灣落後,我們也曾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但今天的台灣,還在進步嗎?還是停滯在過去的光環裡,自我感覺良好?反觀中國大陸的硬體建設、城市規劃、產業規模甚至某些文化產業的輸出,都已經反超台灣。過去是大陸抄台灣,今天卻是台灣的飲料品牌、酸菜魚、直播文化在模仿對岸。
我們常以民主自豪,這曾是我們的價值與驕傲,但今天的民主還剩下多少真誠?當選舉變成金權遊戲,當只要能操控媒體、左右話語權就能決定政權,我們還能說這是「選賢與能」的體制嗎?如果社會已經無法分辨真假,只相信標題與造神,那麼這種「民主」,不過是被操控的民粹而已。常常有人質疑,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為什麼不實行像台灣這樣的民主選舉制度?但這樣的質疑忽略了一個現實問題——以目前中國大陸整體國民素質與社會結構來看,若照搬台灣的全面開放制度,不但未必有效,反而可能導致社會更大的混亂。台灣如今已經因選舉與媒體操作變得撕裂不堪,那大陸若也套用這一套,結果可能只會更難以收拾。雖是集權體制,但在重大建設與國家戰略推動上,中國確實展現了高度效率與執行力,說要發展高鐵、新能源、城市治理,也都能全面落實到底。
而我們台灣呢?雖然有民主制度的外殼,但國家的政策改革、城市的建設成長,卻常常卡在朝野惡鬥、地方建設陷入無止境的程序杯葛與媒體口水戰,甚至搞個全台大罷免反其道而行。當我們還沉浸在「我們有自由他們沒有」的敘事中,卻無法忽視一個事實:現在的中國大陸,硬體建設、國家動能,的確已經大幅領先台灣。那我們還在民主制度裡擁有什麼?若一切都淪為操控與洗腦,這樣的民主,又有多少是真實的?
我們不需要歌頌中國,也不需要自貶台灣。但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裡,我們更應該反思:制度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人民的生活是否被改善、國家的方向是否穩定。館長去不去大陸,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看世界的視角,是誰幫我們決定的?當我們連「踏上一塊土地」都要被道德審判,這個社會的自由還剩多少?
如果我們繼續關起門來,拒絕理解對岸、拒絕反思自我、拒絕放眼世界,那麼最終落後的,只會是我們自己。
*作者為地方工作者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人」身份能被國家撤銷嗎?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