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則與兩岸關係看似有關,但本質上只是「黨同伐異」的事件成為媒體熱點。一個是知名女作家張曼娟到了中國新疆旅遊,特別稱讚了新疆的環境,引來泛綠民眾、媒體人和支持者一陣痛罵。然而,當現任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沈伯洋父親沈土城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問題,而被人質疑的時候,沈伯洋馬上對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提告,實在是讓人看傻了眼。
其實這兩件事情的本質是類似的:一個是以台商的身分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一個是以台灣遊客的身份到新疆去旅遊。在過去,這在都是兩岸日常「交流」的一部分。只不過一個是旅遊和文化的交流,一個是經濟和貿易的交流。本來就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在今日的輿論環境下,立場比實質內容更為重要,所以網路上才會有兩岸交流「綠能你不能」的嘲諷。

綠營是中華文化的捍衛者
但如果我們撇開「綠能你不能」的解釋,這背後的邏輯更是有趣。綠營支持者對張曼娟的批評,讓人直接想起民進黨政府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完全無力於解決兩岸民眾往來、隔離、物資不足,甚至還把這個責任完全加諸回到個人層面,用「道德壓力」和「情緒勒索」來要求民眾「配合政府」,而完全不管國際認證的疫苗、快篩,甚至是口罩等物資完全不夠用的問題。
這種政府和人民在權力與責任之間的不平等,倒是非常的「中國傳統」。也難怪有人認為,民進黨和其支持者,其實是中國文化道統的捍衛者。例如,中國有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古諺,也就是所謂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如果我們用這句話去看張曼娟跟沈伯洋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發現到,綠營支持者的觀念確實非常的「中國傳統」。
理由很簡單,張曼娟作為一個普通民眾,到新疆旅遊要背負輿論壓力。但現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而且是不分區立委第二名的沈伯洋,理論上是代表「黨意」。但是綠色輿論圈碰到沈伯洋家族的問題就自動轉彎,簡直是現成的「刑不上大夫」。
然而,無論是這樣的觀念還是這句話本身,其實按照現在民主國家的法治邏輯來看,是有點不符合當代社會標準的做法。因為在民主國家,我們講究的應該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所以綠營的洪奇昌可以去大陸交流、那泛藍的人士為什麼不可以去大陸交流呢?除了「雙標」以外,這到底還有什麼好談?
而我國若真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就算了,但比較搞笑的是說,我國的法律也好、政府政策也好,並沒有把新疆「特殊化」。也就是說,新疆就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眾所週知的事實,我們也沒有禁止民眾去大陸、因此自然也就沒有禁止民眾要去新彊。至於綠營人士所謂「沒有看到新疆的苦難」,這只是一種很典型的「情緒勒索」而已。 (相關報導: 不滿父親被說賺紅錢 沈伯洋代父提告傅崐萁 傅辦嗆:歡迎到法院交代清楚 | 更多文章 )
如果綠營人士和支持者,真的認為台灣民眾不應該去新疆,那很簡單,就還請陸委會頒布相關規定、或者是請立法院通過相關的條例。舉例來說,我國政府可以推出一個「台灣民眾赴新疆旅遊管理辦法」、「新疆問題條例」、或是陸委會底下可以成立一個新疆事務處,專門處理「新疆問題」,並處理台灣民眾與新疆相關的事情,這樣一來,這個法治基礎就會非常足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