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近日全面限制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輸出至中國,意在遏止中國發展先進半導體技術,引發業界關注。對此,科技力智庫執行長烏凌翔在節目《烏鴉笑笑》分析,美國此次的禁令來得又快又急,且沒點名特定公司,推測可能與中國在極紫外光(EUV)光刻機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的傳言有密切關聯。
烏凌翔解釋,所謂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一套用於晶片設計的軟體工具,晶片工程師必須使用EDA軟體來設計晶片藍圖,才能交付晶圓廠進行「流片」(tape out)製造,而目前全球三大EDA巨頭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益華電腦)、Cadence和西門子EDA(原Mentor Graphics)所壟斷在全球市佔高達7至8成,在中國境內市佔率甚至一度高達95%以上,但因競爭不過外國產品,而未能持續發展。但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本土EDA公司如華大九天、廣立微等就開始發展自研EDA工具,目前約有100多家,但市佔率僅約15%左右,換句話說,中國晶片設計業仍嚴重依賴美國三大EDA廠。
烏凌翔分析,美國政府對EDA三大廠的禁令顯得「有些急」,且此次禁令沒有點名任何單一公司,也沒有針對特定製程,與2022年8月的GAAFET禁令不同。由於華為自研EDA已達14奈米水準,且海思至少擁有舊版5奈米EDA,因此推測這道急迫的禁令一定針對的是高階EDA軟體,至少是10奈米以下,甚至5奈米以下的製程。
烏凌翔大膽假設,這道禁令與中國可能在EUV光刻機發展上有所突破的傳言息息相關。其邏輯背後原因在於,EDA軟體的「後端」功能與晶圓廠的製程密切相關,需要晶圓廠提供製程設計套件(PDK)和設計規則(Design Rules)來配合,如果中國的EUV發展有所突破,美國此次的禁令就是為了避免已存在或即將存在的EUV光刻機與高階EDA軟體的配合,進而將中國本土晶片設計商的設計能力提升到5奈米甚至3奈米。
烏凌翔續指,近2年中國許多團隊發表了搭配EUV的專利技術,也間接支持了EUV可能有所進展的推測,儘管中國自研自製EUV面臨巨大挑戰,但仍存在一種可能性,即中國可能已透過某種管道獲取了1座不夠完整的EUV機器,並自行開發配套技術來完善它。按照ASML的製程技術圖,量產7奈米晶片最好使用EUV,而量產5奈米晶片更必須使用EUV。
烏凌翔認為,接下來可以觀察美國商務部是否會針對荷蘭ASML採取更多查核或限制動作,除此,如果中國出現本土自製的3奈米晶片,卻不知道是哪家代工廠製造的,將會是更強烈的直接驗證證據。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