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民進黨政府在爭議不斷的狀況下終究還是完全廢止了核電,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但是,台灣的綠電明顯不足,而且民進黨執政9年來投注大量資源發展的綠能產業弊案連連,中鋼投資風電也慘虧64億。民進黨政府只好將繼續仰賴火力發電,在可預估的未來台灣的火電佔比將維持在8到9成的高比例,不僅對人民健康和生活環境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還可能在西方國家將課徵高額碳稅的背景下,對台灣未來的產業競爭力造成衝擊。
嚴重意識形態化的能源問題
早在戒嚴時代海外的獨派人士就以反核電為重要的政策主張,並藉此強調獨派人士更愛護鄉土,彰顯國民黨這樣的外來政權是破壞台灣環境生態的罪魁禍首。於是,為了凸顯與國民黨的不同,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後,陳水扁立即宣布停建核四廠,但與美方簽署的核四興建合約很難說斷就斷,所以扁政府隔年只好提出核四續建,但建成後不運作的弔詭政策,而「非核家園」也成為了民進黨能源政策的重要主軸。
2011年日本的311大地震引發海嘯且最終造成「福島核災」事件後,在野的民進黨更以此大力抨擊國民黨的核電政策,他們指出台灣也位於地震帶,若發生類似的情況後果不勘設想。在各種社運和反對聲浪的壓力下,2014年核四停建。而在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後,蔡英文便順勢提出「無核家園」、「徹底廢核」的豪語。同時,為了填補廢核後的能源缺口,蔡英文政府投注大量預算發展綠能產業。
時至今日民進黨已執政9年,徹底廢核的口號是實現了。但是,投注大筆資金發展的綠能產業卻是弊案連連,從雲豹、聯合再生等弊案,到新加坡綠能廠商決定撤資並爆料台灣綠能產業的種種亂象,諸多案例都顯示民進黨多年來推行的綠能政策中的貪腐問題和敗相。從實際數據來看,發展多年的新綠電,包括風電、太陽能等全部加總起來,也才佔台灣總體能源比例的8%到9%,這也足以說明綠能政策的徹底失敗。
不過,民進黨仍然堅持徹底廢核,最終只能在違背國際減碳主流趨勢的前提下,高度依賴火電。由此可見,廢核對民進黨來說,已成為不能不追求的意識形態,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正如知名企業家童子賢所言,台灣能源政策最大的問題是無法理性決策。台灣的地理環境就是難以大幅度發展、仰賴風電和太陽能,但政府就是堅持說要發展這些綠能來替代核能,明知不可能卻執意為之。這種非理性和意識形態化的錯誤能源政策,最終只會犧牲和損害全台灣老百姓。
能源自主遇困境,需尋求外援
目前台灣能源政策的最大問題是,火電對環境的污染和人民健康的損害是巨大的,必須設法降低火電的比例。但在綠能無力的前提下,台灣又只能仰賴核能。就算核電廠防災和安全問題無疑慮,核電仍然會涉及長期以來台灣人最關切的核廢料安置問題,這當然也是對台灣環境的另一項重大污染。最終我們就陷入了火電與核電必須要二選一,卻又都不想要的矛盾和困局之中。
(相關報導:
議員關注能源轉型國安風險 盧秀燕說應採「雞尾酒式發電」確保穩定供電
|
更多文章
)
上述這種困局的基礎思維建立在我們只想追求完全自主的能源供應,而不對外尋求解決方法。台灣畢竟只是一個小島,在本身地理、資源條件嚴重匱乏的前提下,執意追求能源自主性的矛盾政策,就無法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局。連日本這樣資源匱乏的島國也無法建立完全自主的能源供應鏈。因此,運輸石油的海上航線是日本重要的生命線;在核電方面也維持與美國的緊密合作以獲取價格低廉的核材料,以及發展更先進、更安全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