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一位曾擔任台商婦女會幹部聊天時,她指出在大陸工作時她觀察到2003年時SARS時期的防疫工作,和2020年COVID-19時對岸的防疫工作不但有長足的進步,更能即時控制傳染源而讓大陸可以朝清零方向邁進。她觀察到大陸從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每年千萬學子投人這場大競爭,少數菁英能夠進入清華北大名校,285與雙一流等名校更是不少,換言之,四十多年中國本土人才可以說一批又一批地進入高校獲得培養。而且各行各業都能有專才甚至特別人才出現。當然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與成長,不少家長可以將子女送往國外留學,學成者有人會留在當地國家生根發展,但是也有不少「海歸派」迴流中國,成了大陸經貿、外交、科技等領域專才。
這位台商的重點是:大陸的進步絕非我們用過往的概念可以清楚的,所以不該再用輕視的態度來看待岸。
接著她表示,當她聽到黃仁勳決定輝達台灣總部將落腳北投士林,並盡快開始動工,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黃仁勳真的是愛台灣。她自己退休後回到台灣,原本在大陸時不少人邀她在大陸退休養老,但她既是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當然要回到台灣養老,所以她和先生結束在大陸、泰國等地的投資而返台。她說黃仁勳的決定,她很能理解,黃仁勳隨川普訪中東之後就回到台灣,宣布了在台設總部的決定。黃仁勳更批評美國不該限制H20晶片出口中國,直指該政策為「錯誤且失敗」,這項出口管制不僅讓NVIDIA蒙受高達150億美元的潛在損失,還助長中國本土AI晶片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華為等企業的崛起。黃仁勳上月訪中時曾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願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為推動美中經貿合作發揮積極作用。她認為,台灣人就應有這樣的眼光,放眼全球,絕對不能自我設限。
至於黃仁勳提到台灣應該投資核電,日前在「洞察AI趨勢」峰會上他主動提及「我關心能源」,也喊話賴政府支持能源政策,「我們需要來自各種能源,像是風力、太陽能、核能等,你應該要投資核能,擁有能源不應該是一種污名」。她表示,到任何國家或地區投資,除了交通要考慮之外,水電更是關注重點,因為生產線若是沒水沒電如何順利產出?AI是高科技更是水電不能斷,黃仁勳會喊話賴政府就是在提醒,若是只有靠火力發電而不發展核能的話,台灣真的能成為AI矽島?這位台商幹部對於賴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表現,深覺問題重重,她認為當前應發展經貿、AI既然為未來主流趨勢,那麼政府就更應為提升國內投資環境投下建設資金,除了核電、綠能要共同發展,火力也要逐步朝減碳歸零前進,因為這是歐美各國正在努力的方向,連川普也不得不提出要發展核電,那麼賴政府若是還要背逆國際主流趨勢,以「廢核家園」沾沾自喜,不正是領導台灣走入死胡同,而讓經貿發展停滯不前,試問這樣的投資環境,外資還會再來嗎?
(相關報導:
蔣大巍觀點:綠電不是問題而是轉型契機─從台電虧損看能源政策的結構性挑戰
|
更多文章
)
這位女台商的看法,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川普發動全球關稅戰,各國都看出來,關稅並非國際經貿發展的唯一手段,如今全球物流、金流在網路全球暢通之下早就改觀,川普却自我設限,自他發動「解放日」開始,美國股股市、債市接連受創,美國國內消費市場更是直接內傷。逼著川普不得不改口暫緩實施,5月12日中美在瑞士達成初步協議,暫停「對等關稅」90天。最近美對歐盟原將執行50%關稅也延至7月9日執行,在在顯示關稅戰愈打愈難打下去。可是在一開戰時賴政府就自己先跪了!未來會如何談?怎樣談?只有看川普臉色,賴政府根本掌握不到國際經貿的趨勢,全部落於「任人宰割的窘境」,如今口口聲聲要加強對美投資、要加入民主供應鏈的行列,問題是連核能都不要,只知火力全開以供電,與愈來愈講究綠能產製的全球經貿發展更是背道而馳,請問賴政府如何引領國內經貿與全球接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