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在中美科技戰風暴中崛起─如何打造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

2025-06-15 06:20
利用量子物理的屬性來執行計算的量子電腦,是21世紀尖端科技的代表之一。(資料照,美聯社)
目錄

2025年4月3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站在白宮玫瑰園,與美國總統川普握手,宣佈一項震驚全球的消息:台積電將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總額從650億美元飆升至1650億美元,興建三座亞利桑那州先進晶圓廠,專攻3奈米和2奈米製程。這一刻,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被推上地緣政治的浪尖,許多人心裡浮現一個問題:我們的科技命脈還穩嗎?下一座「神山」在哪?

答案或許藏在一個新興賽道:量子計算。中美科技戰從晶片製造、人工智慧燒到量子技術,這場戰爭就像一部高潮迭起的連續劇,而量子計算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台灣有機會搶先卡位,打造一座新「護國神山」。

一、從晶片戰到量子競賽:歷史的十字路口

中美科技戰的開場白是晶片爭霸。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祭出7年禁令,禁止使用美國技術,幾乎讓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癱瘓。2019年5月,華為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切斷與谷歌、台積電的合作,晶片供應鏈被掐住咽喉。晶片是高科技的「大腦」,從手機到飛彈都離不開,這場戰爭的核心就在於誰掌控晶片命脈。

戰火很快燒到AI運算。2022年10月,美國發佈先進半導體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獲取14奈米以下製程和先進AI晶片,試圖卡住中國的算力基礎。中國則靠華為昇騰910B、百度文心一言等自主技術奮力追趕,華為Mate 60 Pro搭載自研7奈米晶片震驚業界,顯示「國產替代」的決心。

如今,量子計算成為新焦點。它能解決傳統電腦的極限問題,像破解密碼、模擬化學分子,甚至改變戰爭規則。中美都在這賽道上狂奔,但全球格局尚未定型,這正是台灣的機會。台灣可以用台積電的硬體製造實力、金融與生技的軟體應用需求,以及地緣政治的中立性,打造一座量子「護國神山」。

二、中美量子競爭:技術競賽白熱化

美國的量子霸權佈局

2019年10月23日,谷歌發佈震驚全球的消息:他們的53量子位元處理器「Sycamore」實現了「量子霸權」,在200秒內完成一項超級電腦需1萬年的計算任務。這標誌著量子計算從理論走向現實。2023年12月,IBM推出133量子位元的「Heron」處理器,並同時發佈擁有1,121個量子位元的「Condor」處理器,已經超越千量子位元里程碑。

政策層面,美國2018年12月通過《國家量子倡議法案》,撥款12.75億美元,支援谷歌、IBM、IonQ等公司,目標2030年建商用量子電腦,並成立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統籌產學研。

中國的量子追趕戰略

中國緊追不捨。2020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發佈「九章」光量子計算機,宣稱在特定任務上比谷歌快1000萬倍。「祖沖之三號」超導量子計算機達到105量子位元,性能據說比谷歌的72位元系統高6個數量級。 (相關報導: 比現有量子電腦快上兩萬倍!IBM宣布打造全球首台「大規模容錯量子電腦」,預計2029年問世 更多文章

量子通訊領域,中國甚至領先。2016年8月,中國發射「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全球首個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奠定安全通訊基礎。政策方面,「十四五」規劃將量子科技列為國家戰略,投入估計超百億美元,扶植華為、百度、阿里巴巴等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