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動盪與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下,台灣出口卻逆勢創新高,5月出口金額首度突破500億美元大關,對美出口占比更首次達到30%。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值得關注的是,5月台灣對美出口達115.15億美元,而對中出口則下滑至140.56億美元,現在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已大幅超越對中國的出口,目前對美占比達30%,對中則降至27.2%,這顯示台灣出口結構正快速轉變,從過去高度依賴中國,到如今美國占比快速上升。
謝金河在節目《老謝開講》表示,美中角力的情況下,台灣對美國的出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2025年5月台灣對美國貿易占比是30%,在2017年時是11.7%、2018年11.8%、2023年17.6%、2024年23.4%,但在這次川普關稅大刀砍下去後,台灣對美國的出口不減反增;反觀,台灣對中國的出口,2020年占比是43.9%、2023年35.2%、2024年31.7%,2025年5月降到27.2%。
謝金河指出,時任總統馬英九經常告訴大家:「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馬的主要論述認為,台灣出口主要市場集中在中國,所以兩岸關係不好,中國把台灣的產品擋下來,台灣經濟會面臨很大的困難,這是大部分以馬英九為主的藍營政治人物經常強調的說法。
對此,謝金河提到,台灣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出口表現亮眼,其中單是5月對中國出口約140億美元;而今年1至5月,台灣電子零組件出口總額達409.67億美元,對中國的出口年增達17%,占比高達63.4%。這個告訴大家,中國現在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依存度仍然非常高,雖然很多快速運算晶片,或者2奈米、3奈米、5奈米晶片限制賣給中國,但是很多成熟製程晶片,中國還是從台灣來拿,這個時候可以思考,中國依賴台灣多,還是台灣依賴中國多?
「所以半導體為何叫護國神山,半導體是撐住台灣經濟半邊天最重要那一根大柱。」謝金河強調,如果把半導體再加資通訊這2項產品輸出到中國大概占8成,剩下台灣眾多傳統產業可能只有2成,這2成現在還是節節敗退的狀態。這麼多年,大家很多觀念上的迷思,認為非靠中國不可,但現在看起來美國市場正在快速取代中國市場,中國依賴台灣,遠遠大過台灣依存中國,所以這是兩岸未來發展重大的分水嶺。
謝金河進一步表示,現在中國很多產業的內捲已經捲到全世界,價格的殺戮殺到大家哀嚎不已,很多台商逐漸從中國退出,在退出之後,現在兩岸慢慢很多產業區隔越來越鮮明,對中國來講,如果內捲不處理,情況會越來越惡化,「全世界都在通膨的路上,但是中國是單獨往通縮的道路前進」,這也告訴大家,台灣現在產業競爭力相對強韌,相信上市櫃公司在看到台灣5月出口大躍升之後,5月營收也會大放異彩,第2季獲利同樣也會很顯著給台灣帶來更大的力道。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