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館長大陸行,揭露了誰的恐懼?

2025-06-14 06:00
「館長」陳之漢訪陸,體驗上海磁浮列車,大讚座椅有靠背、浦東機場廁所有門。(取自「館長惡名昭彰YT」頻道)
目錄

當館長變成「外交官」:我們的對中想像脆弱到這種地步嗎?

館長陳之漢到中國「直播觀光」,成了兩岸關係最新的輿論引爆點。當他在鏡頭前驚嘆「廁所居然有門」、「網路不用翻牆」時,彷彿發現了新大陸,而在台灣政壇,也立刻掀起一場意識形態的羅生門。民進黨議員指控館長遭統戰、言論是事先安排;民眾黨則急著為其辯護,甚至連「立委偷情敢不敢直播」這等神轉折都搬了出來。這場政治戲碼荒誕至極,卻無情揭露了幾個我們難以承認的事實。

台灣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竟脆弱到經不起一間有門的廁所

館長一個平民網紅、原本最擅長的領域是健身與粗口,這回卻搖身一變,成了某種「非官方民間特使」。他在上海的所見所聞,全程直播、毫不修飾。然而,這些表面看似「無害」的感想,竟讓一些台灣政客感到如臨大敵,馬上指控是統戰陰謀。這反映的,並不是大陸宣傳多高明,而是我們自己對大陸的刻板印象有多僵固與單一:在某些人眼中,大陸永遠是灰暗、落後、缺乏自由,哪怕只是拍下一個乾淨的洗手間,就可能動搖整套建構出來的敵意敘事。

當政治人物的戰鬥力只剩「抹紅與比爛」

民進黨議員痛批館長是在「幫中共洗白」,還推論整段直播是「安排好」的。這種說法讓人懷疑:難道她認為大陸要執行統戰的方式,就是花資源讓館長誇讚廁所?與其說是反制中共,不如說是反制民智。這些政治人物以「反中」為護身符,卻懼怕民眾自行觀察、思考,這種心態其實才是對民主最大的輕蔑。

台灣年輕人需要的是資訊自由,不是話語審查

更荒謬的是,這場爭論最終指向的,竟是我們應不應該讓年輕人看到真實的大陸。不少人聲稱「怕被洗腦」,於是暗示甚至明說應該限制這類內容的擴散,或至少「提醒」大眾這是有陰謀的。這種心態,其實與當年中國政府封鎖臉書、推特的邏輯並無二致。只不過他們怕人民接觸自由,我們怕人民接觸大陸。

試問:如果我們真的自信民主體制優於威權,那為何連人民「自由比較」的權利都要防堵?

大陸的制度問題我們早已耳熟能詳,批判從不欠缺;但當一個台灣網紅拍了幾段「上網不用翻牆」、「廁所乾淨有門」的影片,就讓整個輿論機器啟動,好似一場國安危機,那麼我們所防範的,到底是大陸的統戰,還是台灣社會自身的脆弱?

我們是否其實不怕大陸的強勢,而是害怕台灣人民發現—大陸有些地方其實沒我們想像中那麼糟,甚至還有一點進步的樣子?我們是否恐懼的,不是「中國崛起」,而是「開放、現代、甚至有某種程度治理能力的大陸社會形象」這個可能性?因為一旦人們開始比較,某些話語壟斷的正當性就會開始鬆動;而那正是一些人最不願面對的局面。

館長不會推動統一,但我們的焦慮會

館長不是政治人物,不會決定兩岸政策,也不可能因為幾句話就掀起統一浪潮。他不過是一位說話直白的網紅,展現個人經驗而已。但正是這樣一位平民的旅程,竟引發這麼多政治惶恐與輿論撻伐,才真正暴露出台灣在中國議題上的「認知不安全感」。

一個社會若要走得穩健,應該能承受不同的觀點與經驗,特別是在民主制度下,更應以開放包容為前提。如果我們對於一段廁所評論都要全面戒備,那麼這不是保衛台灣價值,而是貶損我們自身的判斷力!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