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頻創新高,市場情緒熱絡,不過專家卻按下了冷靜鍵。野村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姜柏全提醒,短期行情樂觀之下,隱藏著不容忽視的政策變數,從中美關稅談判、台幣強勢升值,到美國對台經濟政策態度轉趨強硬,都是壓在投資人肩上的「無形風險」。
美對台升值喊話、市場氣氛反轉?關鍵變數藏在政策風向
「市場不是怕跌,是怕看不懂政策風險,」姜柏全直言。他指出,6月美國財政部對台幣升值發出關切信號,形同對台灣貨幣政策施壓,若未來相關政策實質收緊,企業獲利空間將首當其衝,尤其是出口型企業更需提防毛利結構遭到侵蝕。
舉例來說,聯詠面臨新台幣升值與國際金價飆升雙重挑戰,毛利率恐承壓;群光主打的鍵盤與影像產品可能受美中關稅波及,出貨與營收預估面臨修正;順達、新普則儘管在AI伺服器有亮點,但IT主力業務不確定性仍高。
雙階段策略應對動盪:先保守、後觀察,等待政策回穩
面對政策雜音與國際談判不確定性升溫,姜柏全建議投資人採取「雙階段策略」:第一階段先穩健佈局防禦型資產,尤其是高股息個股,可提供穩定現金流、抗震效果強;第二階段則視AI與政策題材回溫時,再進一步加碼成長型標的。
「現階段不是『ALL IN』,而是觀察與選股的時機。」他強調,成長股反彈幅度已大多回到前波高點,反觀高股息或傳產個股的修復仍在中段,顯示市場資金仍偏向防禦。
高股息個股成資金避風港,估值具吸引力
即便面臨政策風險,姜柏全指出,台股整體估值目前回落至近五年均值以下,高股息殖利率顯現吸引力。對穩健型投資人而言,選擇能配發穩定股息的個股,反而比追逐AI熱門股更具實質保障。
若投資人尋求長期布局與穩定現金流,不妨關注如野村台灣高股息基金 等防禦型產品。不過他也提醒,這類策略不適合短線操作搏波段,應以耐心長期投資為主軸。
短期價差非最佳時點,資金應精挑細選
目前來看,政策風向混沌未明,追高反而增加風險。投資人若無法掌握政策走向,不妨退一步,透過高股息策略穩健建倉,待利空出盡、題材明朗,再視情況加碼成長型資產。畢竟,「不是怕跌,是怕看不懂」,這才是目前市場最真實的風險。 (相關報導: 輝達領軍 AI 大漲,台積電點火!AI 補漲王竟是這 2 檔,一周飆漲逾 20% | 更多文章 )
資料來源:《基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