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學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也學過「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而若要從中共官方、或是支持兩岸統一的角度而言,台灣網路紅人陳之漢(館長),這次備受關注的首趟「登陸」行,雖然讓熟悉中國事務者,不免有「哥倫布怎麼重新發現了新大陸」之感,但憑藉著館長的流量,確實也為兩岸關係帶來新的可行性。老共說不定私下認為,館長正是那個「金不換」的浪子。
館長登陸此舉,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贊成館長登陸的人,認為這是一次「心靈鐵幕的崩潰」,也就是只有親身經歷、親眼見到大陸長什麼樣,才會理解到過去的很多誤會,根本上就是來自於隔離與不了解。但反對者則認為,館長只去上海,而沒有去所謂的「窮鄉僻壤」,則難以見到中國小城市、甚至是農村生活的樣貌。畢竟一個上海,也不能代表整個中國大陸。
先不談這種悖論沒有什麼意義,難不成本週從美國和日本來台灣參加兵推的外國退將們,我們都要把他們請到一個外島的荒郊野嶺、躲到戰壕、或是坑道裡面,而不是待在台北市區,才能讓他們體驗「台灣戰備」和做一做「台海防衛兵推」嗎?好像世界上也沒有這樣的道理吧。
這不滿也讓筆者想起,以前一位在大陸任教的台灣學者常說,他的台灣親友只要任何人對大陸有意見,他就請他們「親自來看看」。這位學者會帶著親友去他平時工作、居住、吃飯、甚至是逛街、看病、吃飯的地方,讓親友們自行體會大陸到底好還不好。當然,絕大多數的親友,都是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因為只要是正常人,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兩岸的差距。

登陸在以前真的很正常
但比較慘的是,本來在馬政府時代,這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情。作為一個曾經在上海斷斷續續待過上海三、四年的人,館長拍的一草一木,即便只售透過螢幕看到,也都覺得相當親切。實際上,我們這一代人,很大一部分到大陸去發展的,都早已功成名就。有人在外商、有人在台商,更有人在陸商當到高階主管,領著台灣同行業、同職位根本給不起的高額薪資。
但隨著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逐漸交惡,這樣的「直接體驗」機會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官方一直在強調,登陸有政治風險等等等,這樣真的是對的嗎?事實上,如果大家去回顧蔡英文前總統執政初期,民進黨一直主張在「馬習會」之後,也可以有「蔡習會」,甚至風聲都放出去了,好像真的能夠成行一樣。當然,最後是不了了之。
到了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兩岸交流更像是按下了中止案件,而不只是暫停而已,因為很多疫情之中取消的交流,後來都沒有恢復。舉例來說,包含兩岸三通的航點,過去因為疫情的因素關閉到只剩下過去一部分的直航航點。但直到現在,大部分的固定直航航點也沒有恢復,更不要提陸客和陸生的議題。 (相關報導: 館長直播破45萬人!央視「力捧報導」曝光 網挖出舊文「賺人民幣臭台灣」狂酸 | 更多文章 )
而隨著美國現任總統川普重新上任,在他兩個分離的任期任內,分別推出多批次對中和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戰」,加上美國前總統拜登任內推出的各類科技限制和投資限制,都阻礙了兩岸之間,乃至於第三國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正常交流,更妨礙了全球產業鏈在過去幾十年當中,利用中國龐大的市場、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自然而然形成的「最優化」生產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