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1功能」要停用了!超過10家銀行緊急關閉,全台開戶都受影響

2025-06-09 10:30
面對詐團利用自然人憑證鑽漏洞的猖獗行徑,多家銀行已採取緊急措施。 (示意圖/取自photoac)
目錄

曾被視為最安全的「數位身分證」——自然人憑證,其在金融界的身分驗證地位正遭遇嚴峻挑戰!近期因詐騙集團猖獗,利用自然人憑證開設人頭數位帳戶的案件層出不窮,導致銀行防線不得不全面升級。包括台灣銀行、第一銀行、兆豐銀行、台新銀行等超過10家公民營銀行,已即日起全面暫停以自然人憑證作為線上開立數位帳戶的身分驗證方式,此舉等同全面排除其在「數位身分證」領域的最高驗證權限。

詐騙集團新手法:冒用自然人憑證,無辜民眾淪為人頭戶

自然人憑證因其效用幾乎等同本人親臨櫃台,權限最高,過去金管會規定可用於數位帳戶開立,每月轉帳金額可達20萬元,其便利性深受民眾青睞。然而,這項優勢卻被詐騙集團鎖定。

詐團近期頻繁利用社群平台(如Facebook、LINE、Instagram)投放「快速貸款」、「免信用卡」、「信用不良也能核貸」等廣告,誘騙急需資金的民眾上鉤。一旦民眾加入群組或聯繫客服,詐團便會索取受害者的自然人憑證、密碼及身分證影本,隨後持這些資料大量開設數位存款帳戶。許多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名下帳戶被列為「警示帳戶」,驚覺自己淪為人頭戶,面臨法律風險。

超過10家銀行停用!銀行局:將要求業者提出風險強化方案

面對詐團利用自然人憑證鑽漏洞的猖獗行徑,多家銀行已採取緊急措施。目前包括台銀、彰銀、一銀、華南銀、合庫銀、土銀、台企銀、兆豐銀等8間公股行庫,以及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高雄銀、京城銀、永豐銀等民營銀行,都已宣布暫停接受自然人憑證開立數位帳戶,且目前沒有恢復日期。

針對此現象,金管會已採取行動。銀行局將召集八大公股銀行會議,要求業者提出風險強化方案或自律機制,例如增加視訊驗證等多元驗證方式,以半年為期進行調整。銀行局也強調,不應一刀切禁用,而是要提升驗證機制的安全性。

自然人憑證應用廣泛,妥善保管仍是首要之務

儘管在數位帳戶開立方面受挫,但自然人憑證在台灣的民生服務中仍扮演重要角色。內政部資服司指出,其服務範圍涵蓋線上報稅、勞保系統查詢、MyData、台灣電力APP、台灣自來水APP、網路銀行、全民健康保險、交通部監理服務網等多達484個公務及381個民間應用系統,目前仍有約380萬至390萬人在效期內持有此證。

內政部資服司呼籲,申請人務必妥善保管憑證及密碼,切勿交付他人使用,以免協助歹徒詐騙並蒙受損失。 (相關報導: 收到1種郵件千萬別點開!最新網路詐騙「銀行存款瞬間被掏空」,這平台很多人天天用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