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抵制軍警入校,為中國大學樹立了「獨立,自由之思想」的典範
北洋軍閥的時候,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不許軍警請入北京大學,不允許軍警進入校園。
當時,民國時期的大學校長有足夠的聲望阻止軍警進入校園,例如北大和清華的校長可以告訴軍警不許進入,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尊重這兩所大學校長的堅持。
蔡元培的治校理念:反對政治干預高等學府─蔡元培執掌北大期間,提出「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辦學原則,強調大學應獨立於政治權力。他認為,學術研究不應受政府或黨派的幹預,大學應成為追求真理的淨土。
他在《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中明確指出,大學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學府,主張不同學派自由並存。這一理念直接影響了他在面對政治壓力時的應對方式。
阻止軍警入校 - 五四運動期間的抗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北洋政府對學生進行大規模逮捕,甚至將北大第三院作為臨時拘留所關押學生。蔡元培雖不贊成學生過度參與政治活動,但仍以校長身份聯合其他高校負責人,向員警總監交涉並具保釋放被捕學生。此外,他通過教職員會聯合會(如馬敘倫等代表)與政府談判,要求尊重校園的獨立性,阻止軍警隨意進入校園鎮壓學。
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確實曾多次阻止軍警進入校園,這一行為體現了他對學術獨立與校園自由的堅持。他的行動不僅保護了學生和學術自由,更為中國現代大學樹立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典範。儘管最終未能完全擺脫政治幹預,但其努力深刻影響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傳統與價值觀。
傅斯年在擔任臺灣大學校長期間(1949-1950),對抵制軍警進入校園及反對政治幹預的努力,在知識界得到極高的讚譽。
公開反對軍警入校─1949年4月6日,臺灣爆發「四六事件」,國民黨當局為鎮壓學運,派遣軍警進入台大和師範學院逮捕學生。傅斯年曾向當時都警備總部副司令彭孟緝表示:「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這一表態被後世視為其捍衛校園自治的象徵性口號。
抵制政治干預的措施─國民黨退台後推行「聯保制度」,要求師生互相監視,聯保制度幾成為連坐法。傅斯年以校長身份聲明「台灣大學師生由我一人擔保」,迫使該制度在台大無法實施。
拒絕軍警隨意入校捕人─傅斯年明確要求軍警不得隨意進入校園逮捕師生,強調校方需主導校內秩序。
學術獨立的具體實踐─他拒絕將三民主義納入課程,堅持「大學是學術機關,非政治工具」,並推動台大向研究型大學轉型,強調「學術標準」高於政治需求。
傅斯年在台大的行動體現了威權體制下知識份子的困境。
克勞丁蓋伊( Claudine Gay)於週六就任哈佛大學第30任校長,成為這所擁有386年歷史的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機構的首位有色人種校長。
蓋伊是海地移民的女兒,25年前她獲得博士學位,如今她成為哈佛大學史上第二位女性校長,和第一位非洲裔的哈佛校長。
她在一段公開影片中承諾,哈佛大學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培養多元化的學生群體。
「最高法院關於高校招生的裁決將改變我們追求多元化教育效益的方式,」她說。「但我們對這項工作的承諾仍然堅定不移,這對我們的身份以及我們在此推進的使命至關重要。」
蓋伊延續了哈佛對川普時期政策的批評立場,尤其是在移民、種族平等和學術自由方面。
她支持DACA(夢想生計畫)和國際化教育,反對川普政府限制留學生簽證的政策。
川普在多次公開批評美國頂尖大學(包括哈佛),稱其「左傾」、「壓制保守派聲音」。蓋伊強調哈佛堅持「包容性」和「學術自由」,直接反駁此類指控。在川普支持者或保守派議題(如反平權法案、巴以衝突立場)引發爭議時,蓋伊試圖平衡各方聲音,但常被川普陣營批評為「偏袒左翼」。 (相關報導: 風評:川普硬折哈佛脊梁,台灣五十步笑百步? | 更多文章 )
*作者張冬凝為美國註冊會計師,夏威夷中國日報社長。本文原刊《夏威夷中國日報:老張看美國》,夏威夷中國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