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趕工?想擺脫拖延症「只需簡單1招」立刻執行,從此事半功倍不再焦慮

2025-05-29 10:00
「進度安排」指的是在開始工作之前,先規畫好工作進行的順序,而這時需要的就是行程的可視化。(示意圖/取自jarmoluk@pixabay)
目錄

編按:總是因為拖延而在死線前手忙腳亂嗎?其實,讓工作更有效率的關鍵就在於「進度安排」!就像導航能幫助你順利抵達目的地,時間表也能幫助你用最短路徑完成工作。無論是設定截止時間,還是安排「難啃的工作」進度,都能讓你不再拖延、事半功倍。

總是在死線前抓狂崩潰?靠「時間表」終結拖延症,邁向高效人生!

有句話說「安排佔八成,工作佔兩成」,意思是「進度安排」,也就是「計畫」在工作中非常重要。這裡所說的「進度安排」指的是在開始工作之前,先規畫好工作進行的順序,而這時需要的就是行程的可視化。

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你在前往陌生場所時,會事先確認路線吧?這麼一來,就能在抵達目的地的路上避免迷路。工作也一樣,開始工作之前,先花點時間確認今天要以什麼樣的步驟(路線)進行,做好充分準備,就能以距離最短的路徑前進而避免折返,工作就可以更快結束。

大人也要製作時間表

你在出社會後,有沒有製作過時間表呢?「會議與討論的行程我都記在手帳上以免忘記,但我從來沒有做過時間表。話說回來,什麼是時間表啊?」

這麼想的人應該也很多吧?不過,只記錄會議與討論這種與他人的約定,無法有效地利用時間。時間表有兩個重要的效果,那就是「截止日期效應」和「棘手的作業也能開始進行」。那麼,接下來就簡單說明這兩個效果吧!

截止日期效應

所謂的截止日期效應指的是,截止時間已經確定,所以能夠集中精神想辦法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任務的效果。「還有十五分鐘就要出門了,但出門前必須完成並交出這份文件。」

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呢?這種情況下,你會比平時更加專注,即使平常需要三十分鐘才能完成的工作,也能在十五分鐘內完成。製作時間表就是為每項任務設定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如此一來,就能集中精神在短時間內完成工作。

棘手的作業也能著手進行

請回想一下學生時代。國語、數學、英語、歷史… …各式各樣的科目,我們都會均衡地學習吧?為什麼能夠做到這點呢?原因就是存在著時間表(課表)。

如果沒有時間表,或許就會出現「我喜歡數學,但不擅長歷史,所以只學數學」的學生吧?如此一來,喜歡的科目會不斷進步,但棘手的科目或不想學的科目則會原地踏步。

工作也是類似的道理。假設有個人喜歡使用PowerPoint製作簡報資料,但不擅長進行計算,這個人接到的任務也不會只有製作簡報資料,還是可能有必須計算的作業。

「不擅長的工作可以交給其他人,所以沒問題!」就算是這樣,還是會有像計算經費或交通費等,雖然棘手但無論如何都必須自己處理的事情。然而,人們對於棘手的事情往往裹足不前,總是忍不住拖延,結果就是經費的核銷遲遲無法完成。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該製作時間表來鎖定自己的行動,半強迫地將自己置身於必須完成工作的狀態。如此一來,任何工作都能夠順利進行。

接下來,我們將介紹製作時間表的具體方法,以前從未製作過時間表的人,或許還無法掌握每項作業所需的時間。

此外,也可能無法回想起一些在無意識中進行的活動。

●從早上起床到出門需要多少時間?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