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與基隆路交界、由七條岔路交織而成的「公館圓環」將要拆除!事實上,該路段多年來因車流複雜、交通設計混亂而惡名昭彰,自2018年起連續7年登上台北市交通事故熱點榜首。上有高架橋、下有地下道,讓汽機車與行人都處於高風險地帶,儼然成為市民眼中的「死亡圓環」。
市府為何現在才拍板拆除?
雖然過去數度傳出改建聲音,但礙於地下道內有大型自來水管與抽水設施難以搬遷,讓工程陷入停滯。今(25日)台北市長蔣萬安終於宣布,將正式拆除圓環、填平地下道,改建為傳統十字交叉路口,並將原有公車專用道移至地面。市府強調,這是為了交通安全而做出的艱難但必要決定。
改建後的設計真的更好走了嗎?
儘管新方案曝光,但網紅Cheap直言仍感失望,他指出,未來仍將限制機車行駛、強制兩段式左轉,根本是「反直覺設計」,質疑這樣的變更是否真的有解決問題。Cheap更語帶諷刺表示:「搞不好就是為了繼續開罰單補預算,畢竟一年能開出5000張。」

網友對改建有何看法?
許多用路人也紛紛提出疑問,「兩段式左轉到底要逼人繞幾圈」、「機車已經有兩線道了,為何還不放行」、「歐洲圓環都不裝紅綠燈,我們卻是紅燈+待轉+彎錯就罰」顯示民眾對於台灣交通政策中「機車劣勢」的制度設計早已不滿多時。
北市府最新回應曝!
針對民眾對李副市長發出之規劃圖,以及媒體詢問此前曾有車流模擬的結果為拆除圓環效果不明顯,交通局說明如下:
交通局於去年曾為紓解公館車流,進行模擬研究案,李副市長發出的正是去年10月模擬時的規劃草圖,是作為當前研議參考的基礎之一,規劃設計時將參考各專業意見優化更好的方案。
去年的研究初衷為紓解車流、減少塞車,結論為圓環拆除對車流紓解改善不顯著。
蔣市長於去年底裁示,不能僅考慮車流紓解,要以安全為首要考量,因此局內重新評估,依據當前多數肇事為同向側撞與擦撞,評估拆除圓環確實能降低事故、增進交通安全。
市府全力跨局處排除工程困難,包含自來水幹管遷移等工程,目前已確定工程可行,交通局依市長裁示、刻正全速進行新版人行與車流動線規劃圖。
政治人物如何看待這次變革?
這次圓環拆除計畫獲得藍綠白議員罕見一致支持,國民黨楊植斗坦言自己也曾在該處被開罰,認為此案重要性僅次於捷運建設;民進黨王閔生強調應補足後續配套,並加快腳步改建完成;民眾黨張志豪則擔憂「新設計是否真的解決問題」,呼籲市府盡快公布細節,別讓拆除成為交通混亂的新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