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國內高等教育,根據教育部統計,近10年間大專校院學生人數驟減25.4萬人,其中大學部首當其衝,許多學校紛紛向教育部寄存名額,甚至面臨裁併壓力。然而,與一般學士班陷入招生困境相比,碩士在職專班(碩專班)則展現穩健發展趨勢,平均註冊率仍維持在8成以上,部分學校甚至達到滿招,成為大學財務運作的重要支柱。
大學部生源驟減,碩專班註冊率近9成
從教育部統計數據來看,一般碩士班與碩專班的註冊率並未受少子化影響明顯下降。例如,以111學年跟113學年註冊率相比,一般大學的碩士班仍維持在93%,招生名額仍突破3萬人,與前兩年數據持平;而碩士在職專班則維持在87%上下,招生及註冊名額都突破1萬人,略微下滑但仍相對穩定。
技職體系表現更亮眼,碩士班註冊率高達96%至97%,顯示技專體系的碩士課程對在職進修者仍具高度吸引力;碩士在職專班的註冊率也介於80%至83%,儘管略低於一般大學碩專班,但仍屬穩定範圍。
佛光碩專班逆勢成長,1點成滿招關鍵
位於宜蘭礁溪的佛光大學碩士在職專班更是「逆勢突圍」,113學年經濟學系、公共事務學系及管理學系等3個碩專班,註冊率高達100%,71個名額全數額滿。
佛光大學副校長羅智耀分析,碩專班能夠保持高註冊率的關鍵,在於與業界需求緊密結合,針對在職人士設計彈性課程,並透過「專人輔導機制」提供貼心服務。
例如,學校安排助教協助年長學生適應課程,建立學長姐制度,透過「師徒制」幫助新生融入學習環境,甚至成立專屬LINE群組,即時解答課業問題,強化學術與研究指導,「拼的是服務」。
這樣的服務模式不僅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更透過口碑效應吸引更多人報名,形成良性循環。
碩專班熱度不減,「吳寶春條款」降低入學門檻
《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則指出,碩士在職專班的報考族群與少子化世代無關,這些學生多數為年紀較長的在職進修者,求學動機更強烈,主要目的包括提升專業能力、拓展人脈與追求興趣。
此外,「吳寶春條款」的推動,讓大學得以招收「具專業領域卓越成就者」,免除大學學歷門檻,進一步擴大招生對象。
相較於動輒數十萬甚至百萬元的EMBA學費,碩士在職專班一年學雜費約10萬元,CP值更高,同樣能累積人脈與職場資源,因此在許多非都會區更具吸引力,像是佛光大學與中大歷史研究所等碩專班,便成功吸引大量在地學生報名。
碩專班成為高教新趨勢 未來發展持續看好
整體而言,儘管少子化對學士班招生形成嚴峻挑戰,但碩士在職專班憑藉靈活課程設計、業界連結與學費優勢,成功突圍。隨著職場競爭加劇,未來碩專班的市場需求仍值得關注,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學品質與產業合作,將成為各大學能否在這波少子化浪潮中站穩腳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