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長達兩年的巨大書寫計畫,無意間發現這本書:《剛河暴風雨回憶》,作者沈覲鼎(1894-2000),傳記文學出版社在民國五十八年十月一日初版。因年代久遠已絕版,我從網站買來二手書。帶我進入1960年代的非洲一小段時空。
剛果1960年6月30日脫離比利時獨立,沈覲鼎率我國慶賀團於6月28日飛抵剛果首都雷堡市,(1966年7月起改名金夏沙),此行是沈大使第七度擔任慶賀特使,「未有看見像這次那麼凌亂,……大約因比顧問和剛果經辦人員都缺少經驗,手忙腳亂所致,可說是形成了剛果獨立後亂局的朕兆」。

1960年剛剛獨立的剛果政局有多亂?獨立四天、7月4日就發生兵變,沈大使就在兵變中交涉剛果與我建交事宜,8月10日接獲復照同意與我建交,「在剛局蜩螗沸羹中,而且由左傾政府獲得,似在我國外交史上值得紀念」。
剛果獨立後的總理魯孟巴,於8月25日至31日召開非洲外長會議,廣邀亞洲國家以觀察員出席,中共也受邀。在那個中華民國最高國策就是漢賊不兩立的年代,沈覲鼎接獲外交部指示,「查匪方有無派員,如到會,令監視他們的行動」,沈大使指出,剛果外長向他透露,中共觀察員也負有交涉建交的任務,而且中共代表團收買當地青年在首都遊行,高舉「應與中共建交」標語。
兩岸都在爭取與新獨立的剛果建交,即使沈大使已接獲同意建交的復照,但遲遲未能安排呈遞到任國書,還是讓他感到焦慮,擔心剛果內部不同立場的政治人物,相互傾軋爭權奪利,與我建交可能生變。9月15日義大利大使拜訪跟沈大使,義大利大使說他自己原訂九月初呈遞國書,「後來因元首臨時有事,延期至今。但我並不催他們,因為剛果時局混沌,當局自顧不暇,似乎沒有工夫顧及像安排呈遞國書這種閒事」。
沈覲鼎認同義大使講的是事實,但他們國家的外交關係單純,「我們敝國多年來為國際正義孤軍奮鬥,在姑息主義瀰漫於自由世界中,工作艱鉅」。
活生生記載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戰場的競爭,從1960年到現在2025年,超過一甲子依然沒有改變,還要多少甲子的彼此消耗呢?
《剛河暴風雨回憶》,除了剛果,沈覲鼎也寫到參加蒲隆地獨立慶典、並洽談建交的往事。蒲隆地1962年7月1日宣布獨立,9月27日舉行盛大慶典三天半。慶典首日與蒲外長寒暄時,聽見門外有吵架聲,「我們瞥見狀似偽使和隨員的三、四人正與蒲員口論,大約他們在晉宮時望見我們倆捷足先登,憤向蒲員提出抗議,……我們倆卻裝著沒有這回事,被蒲王接見如儀」。

後來沈覲鼎又陸續接洽若干蒲方人士,但建交一事都未獲具體承諾。1963年12月22日蒲隆地承認中共。和剛果相似,蒲隆地情勢不安,叛軍擾亂政局,1965年1月30日蒲隆地宣布停止與中共外交關係。
《剛河暴風雨回憶》,寫的不是數十年來暴雨肆虐的剛果河,而是1960年代沈覲鼎大使參與我國與剛果、與蒲隆地的建交談判,與中共的諜報戰,都是步步維艱的中華民國外交史的真實一頁。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