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假造學歷遭判刑的前逢甲大學教授陳杏圓,近期竟試圖應聘台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的教職,但在第一輪資格審查即遭淘汰,她的詐騙手段也曝了光,對此,台大強調,造假行為違反學術倫理,但因陳杏圓並非台大教師,學校不予評論。
陳杏圓如何試圖蒙混過關?
據《鏡週刊》報導,台大生機系正在招募兩名專任教師,教授人工智慧與機電控制領域課程,在第一階段資格審查中,審查委員發現陳杏圓提交的研究論文資料存在諸多疑點,包括期刊論文作者資訊對不上、研究領域不符等。
她甚至將與自己英文縮寫相符的論文列入履歷,以試圖提升自身學術形象。
據知情人士透露,審查委員深入比對後,發現她聲稱發表的論文並不存在,或是作者並非她本人,讓她的學術誠信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因此,台大在第一輪審查就將其剔除,未進入下一階段面試。
陳杏圓在履歷上說了哪些謊?
相關報導續指,陳杏圓提交的履歷資料長達60頁,詳述她在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各種成就,聲稱曾主持台灣上市科技公司的多項計畫,合作金額高達2億元,並在馬來西亞參與產學合作計畫。
此外,她還自述擁有7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多項國內外專利授權,然而,台大生機系在審查時發現,她所列出的部分獎項、研究經歷與實際情況不符。
例如,她宣稱獲得「ScienceFather Award」,但經查證發現該獎項與其學術背景毫無關聯,此外,她自稱曾擔任多篇期刊論文的通訊作者,但在公開學術資料庫中,並未查到相關著作,進一步證實她的經歷疑點重重。
陳杏圓的前科紀錄有哪些?
《鏡週刊》指出,陳杏圓的學術誠信問題早有前科,2016年,她曾因偽造美國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畢業證書、成績單與畢業論文,遭法院判刑1年8個月,緩刑4年,並需支付15萬元罰款。
她當時利用他人的死亡證明書,偽造UCLA的學歷文件,甚至還自製出入境紀錄,以試圖矇混過關。
更早在2010年,她任職逢甲大學教授時,被學校發現其履歷中31篇期刊論文內容不實,最終遭解職,逢甲大學隨後提起詐欺告訴,但法院最終認定她屬於「被動被審查的一方」,而非主動欺詐,因此二審時改判無罪。
陳杏圓如何回應造假爭議?
面對外界質疑,陳杏圓強調,她的研究貢獻並未違反學術倫理,並表示雖然多年未在台灣學界發展,仍有許多學術界人士願意與她合作,讓她掛名於相關研究或論文,她認為,自己的研究背景能為學術界提供貢獻,因此不應被質疑。
然而,台大方面則回應,造假行為違反學術倫理,但由於陳杏圓並非台大教師,校方不願對此事發表進一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