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人工智慧(AI)行動高峰會於2月11日落幕,然而全球AI治理出現明顯分歧。包括法國、印度、中國在內的61個國家共同簽署宣言,但科技強國美國與英國選擇不加入,凸顯了全球在AI發展路線上的重大分歧。
這份由法國和印度作為共同主辦國所推動的宣言,強調致力於縮減國際間的數位科技差距,並推廣AI技術的普及應用。宣言特別強調AI發展應維持「開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原則。為實現這些目標,峰會宣布成立由國際能源總署(IEA)主導的AI能源衝擊監察機構,同時設立永續AI聯盟,匯集相關產業的重要企業。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發表閉幕演說時表示,此次峰會為全球AI發展奠定基礎,在推動創新的同時也加速建立信任機制,他強調持續推進AI的國際治理框架的重要性。
范斯:需要一個能促進而AI發展的國際監管體系
然而,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峰會上表達了不同立場。作為全球晶片設計和製造的領導者,美國雖然支持開放合作,但范斯強調需要一個能促進而非抑制AI技術發展的國際監管體系。他更進一步警告與專制政權合作的風險,表示美國政府將致力防止專制政權利用AI增強軍事情報和監視能力,或藉此獲取外國數據危害他國安全。
針對英國未簽署宣言一事,英國首相發言人向BBC表示,相關討論仍在進行中,並強調英國在整個過程中與法國保持密切合作。發言人補充說明,由於無法就領導人宣言的所有內容達成一致,英國選擇暫不簽署,並表示英國只會支持符合國家利益的倡議,但未具體說明反對宣言的具體內容。
此次峰會的分歧突顯了在全球AI治理方面的兩種不同思維:一方面是以歐盟為首,主張加強AI發展的規範與監管;另一方面則是以美國為代表,強調維持產業發展動能,避免過度監管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分歧也反映了全球在推動AI技術發展與監管平衡上的挑戰。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