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富、特斯拉與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於2月10日向人工智慧研究機構OpenAI提出974億美元(約新台幣3.2兆元)的收購要約,表示希望將該公司重新定位為非營利性質。然而,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迅速回絕,並反諷性地表示願意以97.4億美元收購馬斯克的X平台。
馬斯克透過律師發布聲明,強調希望OpenAI回歸初衷,成為專注於開源與安全的人工智慧機構。他表示:「是時候讓OpenAI重新聚焦於大眾利益,我們會確保這一點。」不過,阿特曼在X平台上回應:「不了,謝謝你。但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用97.4億美元買下推特。」
馬斯克於2018年辭去OpenAI董事會職務
馬斯克於2022年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並更名為X平台。他與阿特曼的關係源遠流長,兩人曾於2015年共同創立OpenAI,最初定位為非營利性人工智慧實驗機構。然而,隨著經營方向分歧,兩人發生矛盾,馬斯克於2018年辭去董事會職務,並據稱在退出前已投資OpenAI達4500萬美元。
近年來,馬斯克對於OpenAI逐漸向營利模式轉型感到不滿,並於去年在加州州法院及聯邦法院對OpenAI提起訴訟,指控該機構背離初衷。聯邦法院法官羅傑斯(Yvonne Gonzalez Rogers)在庭審時表示,馬斯克聲稱OpenAI轉型將對其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這一說法「相當牽強」。不過,她也指出,OpenAI與其最大投資者微軟(Microsoft)之間的關係值得關注,並決定不阻止此案於明年送交大陪審團審理。
首代AI晶片可能需經多次調整與重新生產
另外,據《路透社》報導,OpenAI正積極推進自家人工智慧(AI)晶片的開發,以降低對輝達(NVIDIA)晶片的依賴。消息人士透露,OpenAI計畫在今年內確定第一代晶片的設計,並交由台積電(TSMC)生產。
根據報導,OpenAI的第一款AI晶片將於未來幾個月內完成設計,並進入「下線」(tape out)階段,即將設計交由晶圓代工廠生產。整個製程通常需時約6個月,並耗資數千萬美元,首次完成的晶片亦未必能順利運作,可能需要經過多次調整與重新生產。
對於這項報導,OpenAI與台積電均拒絕置評。然而,這一舉措顯示OpenAI正按照既定計畫前進,目標是在2026年於台積電實現AI晶片量產。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