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正在制定一份美國科技公司名單,這些公司可能會成為反壟斷調查和其他工具的目標,他們希望以此影響在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的核心圈子裡擁有很大影響力的科技高管。

熟悉北京方面策略的知情人士表示,目的是盡可能收集更多「籌碼」,以便在預計與川普政府就美中問題進行的談判中發揮作用,這些問題包括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
北京方面已經表示,正在調查輝達(Nvidia)和Google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的問題。知情人士稱,中國瞄準的其他美國公司還包括蘋果公司(Apple)、矽谷科技公司博通(Broadcom)和半導體設計軟體供應商新思科技(Synopsys)。新思科技有一筆350億美元的收購案有待北京方面批准。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駐上海的科技政策專家Tom Nunlist表示,中國需要所有能夠用來回擊美國的籌碼,而反壟斷是最有用的籌碼之一。
「中國正在收集籌碼,」Nunlist說,他將此比喻為撲克桌上的博弈。「他們想坐到談判桌前,需要一些籌碼。」
這種策略是有風險的。與川普的第一個任期相比,美國公司最近不那麼願意為中國說話,而且這些威脅可能會適得其反,會打消企業在中國投資的積極性,而目前中國政府正鼓勵企業在華投資。
近年來,北京方面借鑑美國的做法,增加了監管工具。2020年,中國效仿美國實體清單的做法,創建了一份「不可靠實體清單」。美國實體清單將中國科技領軍企業華為(Huawei)等公司列入其中,禁止這些公司與美國企業開展業務。2022年,中國修改了反壟斷法,收緊了反競爭性合併的規定。
接近北京決策層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官員希望引起川普圈子裡人士的注意,包括在川普就職典禮上坐在他身邊的高管,比如Google的桑達・ 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蘋果公司的蒂姆・庫克(Tim Cook)。
就在周二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生效後不久,中國表示已對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
2019年,Google遵守美國規定,限制華為在其移動設備上使用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這引發中國不滿。華為後來失去了對Google應用程式和其他專有軟體的使用權,被迫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
另一項針鋒相對的舉措發生在去年12月,當時拜登(Biden)政府加強了對中國獲取高端半導體的控制。一周後,中國表示已針對2019年的一樁合併交易啟動對輝達的調查。輝達生產用於開發人工智慧的最強大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