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咖啡,偶遇一場表演?「沈浸式劇場」正發燒!

2017-10-16 13:48

? 人氣

小事製作的舞者們「舞」咖啡館的愛情現場,突來的表演讓現場民眾看得出神。(攝影/藍森松)

小事製作的舞者們「舞」咖啡館的愛情現場,突來的表演讓現場民眾看得出神。(攝影/藍森松)

細碎的聲響夾雜談笑與音樂,一張桌子劃成一個世界,直到一場即興的演出打破咖啡館裡的個人秩序……,7位舞者華麗展開劇碼,時光嘩嘩地流著,舞步節奏不斷切換,拼貼成一部飽富情感的人生默劇。

誰都料想不到,一杯咖啡的時光,能遇見一場即興的表演藝術。你以為今天的日常不會不一樣,卻在走進咖啡館的那刻起,意外成為表演藝術裡的角色,這種「沈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er)的藝術概念,打破傳統劇場的表現形式,舞台沒有界線,觀眾在看戲時與演員沒有距離,甚至可能一同共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編舞家楊乃璇、小事製作的舞者們,於國慶連假在台北市區7間咖啡館規劃「不期而遇」的演出──「藝術擴散計畫:咖啡館的跳舞時光 (It Takes Two to Tango)」,讓這四天的臉書直播動態不斷刷出新高,「舞」進咖啡館的表演非常罕見,讓民眾驚嘆不已,有些人拿出手機錄影、有些人不禁伸手觸碰這些舞者以測真實。「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甚至,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哲學家認為物質是變動的,在表演藝術家的角度來說,透過觀眾的中介,即便是同一個劇碼也都會形成不同的表演。

看似尋常的咖啡館空間,其實已經介入了表演藝術。(攝影/藍森松)
看似尋常的咖啡館空間,其實已經介入了表演藝術。(攝影/藍森松)

下一刻,表演開始!

一如往常的咖啡館,一杯溫度適中的拿鐵,耳機象徵請勿打擾掛牌,一群藝術家泰然自若地座入長桌,編舞家楊乃璇輕聲唱起歌,你見到有人開始把耳機取下,進入到時而高亢時而低吟的甜美音域,音樂像水往空隙流,流進了整個空間,揭幕下幾段演出劇目。隨著背景音樂從明快節奏、靜態到經典老歌,為這齣劇分出了「時間」軸線,舞者們用隨手可得的咖啡杯作為道具,融成打擊樂般的熱鬧開場,接續幾幕則將「咖啡館人們的日常」加入劇本,有獨自看報的男子、懷抱心事望著窗外發呆的女人、刻意壓低聲量的吵架情侶、姊妹淘愉悅的談笑聲,情緒隨著音樂和舞步盈滿咖啡館,連穿梭在空間中的外場服務員都成為表演的一部分──擦桌、送水、點餐、收錢,編舞家楊乃璇以深刻的日常觀察化作創意,在不同咖啡館空間造就「長效煙火」般的絢爛演出。

編舞家楊乃璇。(攝影/藍森松)
編舞家楊乃璇。(攝影/藍森松)

「我家住在六條通,咖啡館是我的靈感場域,在安靜的私人界線外有著情人吵架、公事洽談,我便聯想起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穆勒咖啡館》(Café Müller),才將這種元素加入與北藝中心合作的『藝術擴散計畫──咖啡館的跳舞時光 (It Takes Two to Tango)』。」

《穆勒咖啡館》在七○年代舞台上揭開了生活的不堪,當時預期看見夢幻華麗演出的觀眾,一時無法接受,但事實上,咖啡館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日常,實質瘋癲的場域。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舞創所的楊乃璇,擁有豐富舞台經驗,並與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她引領的「小事製作」舞者們一半來自科班、一半熟習街舞,碰撞出和諧與衝突感,也成功表現出咖啡館裡的「情緒」與「故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