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執政5年「中國夢」外交政策走到哪裡?

2017-10-16 10:00

? 人氣

中國。習近平反腐打貪以來,已掃除大多數政敵,獨攬大權。(美聯社)

中國。習近平反腐打貪以來,已掃除大多數政敵,獨攬大權。(美聯社)

「新中國成立100 年時,我們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習近平,2013 年1 月16 日

習近平的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他帶著一幫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博物館,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其提出的「小康社會」、「現代化」、「富強」等目標看似聚焦內政民生,但中共定下的10年內短期標的裡,建立全新的「大國外交」卻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至今5年,中國的外交方針越來越主動、積極,2017年8月央視推出的紀錄片《大國外交》開頭介紹:「​世界上很少有如此繁忙的元首專機。5年來,習近平乘坐這架專機完成28次出訪,累計193天,足跡遍及五大洲、56個國家……」究竟在習近平領導之下的中國,如何在外交場域一步步實現「中國夢」呢?

從「韜光養晦」轉向「奮發有為」

1992年冷戰結束之際,領導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對外交政策提出一系列看法,這些戰略被概括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當時的中國發展仍落後世界一大截,社會渴望變革,為求和平發展,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都沿襲此一方向。

隨著中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急速增長,中國對外部能源、礦產和市場的需求持續擴大,緊接著在金融風暴之後,美國的經濟衰退和在中東的戰場蔓延,都讓美國霸權開始下滑。2011年歐巴馬總統提出「重返亞太」,此時的中國已經準備好更進一步。

2013年10月,習近平明確了中國外交方針從韜光養晦轉向奮發有為,外交戰略也從創造有利建設的國際和平環境,轉向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三合一目標。

主場外交

2013年以後,「主場外交」成為中國媒體常用語,中國努力爭取國際外交活動主辦權,除了在各國領導人面前展現國力,更能利用主場優勢,推動有利於中國的國際秩序。

2014年中國舉辦上海亞信會議、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5年,中國接連舉辦「中拉論壇首屆部長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第4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峰會等等。也是在3月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正式揭櫫「一帶一路」構想。

2016年與2017年,中國更主持了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廈門金磚國家(BRICS)第9次峰會等。其中G20杭州峰會被評為中國史上最重要的主場外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各國領袖。(AP)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各國領袖。(AP)

建立有利中國的經濟秩序

從主場外交可看出中國還是將主力放在經濟發展,2013年中國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並承擔近半儲備基金,2014年又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年習近平又提出成立APEC自由貿易區,被認為是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貿易夥伴協議(TPP)相抗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