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潘文忠VS.管中閔 處長拚校長,是個官學問就大

2018-02-22 07:20
台大自主行動聯盟上午舉辦「台大人不服從 向小英學姊拜年」活動,最後前往教育部,由部長潘文忠表達抗議。圖為參與的民眾隔著教育部的欄杆,將訴求折成紙飛機射進教育部。(蘇仲泓攝)
台大自主行動聯盟上午舉辦「台大人不服從 向小英學姊拜年」活動,最後前往教育部,由部長潘文忠表達抗議。圖為參與的民眾隔著教育部的欄杆,將訴求折成紙飛機射進教育部。(蘇仲泓攝)

俗話說,欠債不能欠過年,否則兆頭不好倒運一年,不過,台大校長人事案硬生生被教育部「欠過年」,開春都還沒一個了結,就在由台大人組成的「台灣大學自主行動聯盟籌備會」走上街頭抗議教育部「七道公文卡管」,拖延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就任的同時,傳出「府院慰留」年前辭意還甚堅的教育部長潘文忠,接續任務不是他所熟悉的十二年國教,而是高教,包括高教留才、乃至「完成大學校長遴選辦法修正」,如果新聞屬實,那真是個奇特的「任務交付」。

首先,潘文忠並不具高教背景,沒有大學校長資歷而担任教育部長,已經超邁前人出類拔萃;他還是典型的師範系統出身的教育行政官僚,當過國小教師,但顯然沒有教學熱忱,考上高考之後,循公務體系從督學、課長到局長(蘇貞昌台北縣長時代的教育局長)、教育部司長、主任秘書…,從經歷來看,他理當是民進黨崛起後最討厭的「保守的師範系統的教育主官」,唯一正確是他跟對了政黨跟對了人,從蘇貞昌到後來短暫出任林佳龍主政下的台中市副市長,常任文官的好處是技術性政策可以把意識形態的色彩降到最低,直到他成為政務官。

課審會議翻盤在先,台大校長人事拖延在後

潘文忠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教育部長?從他就任伊始,始終有懷疑,特別是他的第一位副手是台大學術副校長陳良基,不以學術論高低,法無明定非大學校長不能當教育部長,當時比較正面的評價是國教最重要,是教育的根本,由熟悉基層教育的潘文忠出任非常適當,至於高教就交給副手,何況大學自治,學術獨立,教育部不必也不該管太多。

那麼過去一年九個月,潘文忠在國教上做了哪些改革或建樹呢?有,他宣布新課綱延後一年實施!最好笑的是,在引發爭議的課綱文言白話選文比例上,教育部課綱審議會議幾經表決後,潘文忠裁示「原案通過」(文言文比例為五十五%到六十五%),想像得到,反對文言比例超過白話文者抗議聲不斷,潘文忠硬是讓課審會重新開會重新表決,然後「翻盤」(文言文比例調降到三十五%到四十五%)!

簡單講,教育部鬧了一大圈,終究還是想盡辦法降低文言選文的比例,也不過是一、二篇文章,潘文忠先前不熟悉議事規則,事後無視自己的會議結論,凸顯的恰恰好是他能用多大努力「完成任務交付」。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十二年國教能因為少這一、二篇文言文起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猶在未定之天,何況,課綱還得明年才上路,唯一的作用是,沒人再討論國教問題。

20171227-教育部長潘文忠。(盧逸峰攝)
年前傳出「辭意甚堅」的教育部長潘文忠,過一個年又傳出「府院慰留」。(盧逸峰攝)

至於高教(包括留才)問題,潘文忠推倒了過去的「頂大計畫」,換新名目推出「高教深耕計畫」和「玉山計畫」(補助千位玉山學者),却被學者駡臭頭,幾番呼籲要求教育部收回這個製造更多資源分配不均的計畫;年前拍板的深耕計畫,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其內涵,理由很簡單深耕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人人有獎,金額却大半縮水,能獲得十億以上的「國家隊」還是台成清交,台大拿最多十八億,却已是往年經費的六折,這個「國家隊龍頭」偏偏沒有龍頭!

台大校長懸缺時間,將為潘文忠留一筆紀錄

潘文忠能如何解決台大、文大或者高醫等大學校長人事爭議呢?看不出來,因為只有教育部「據報載云云」的公文,來來回回要台大遴選委員會或誠信辦公室說明,台大覆函說了等於白說,因為潘文忠把所有問題都丟給人事處長發言;至於文化大學教育部要該校儘速送遴選的新校長公文來部,文化不依,要高醫重新遴選,高醫董事會也不依…,然後,「府院」還要潘文忠完成大學校長 遴選辦法的修正?是要修改為教育部官派?還是校務會議推舉?還是師生直選?就算改了辦法,又有何作用於已經遴選產生的校長人選或解決現有問題?教育部是不知道法律不溯既往的基本原則嗎?(很可能!)

說到底,潘文忠對「大學自治」沒有理念,對「學術獨立」沒有概念,對已經引發的遴選結果不敢說「是」,更不知如何說「否」,做為政務官,他只向權力者和執政黨負責,課審決議可以翻盤,大學校長人事就來一個不核備,至於台大校長懸缺八個月這件事,或者台大需要校長這件事,並不在他思考的雷達範圍之內,學術龍頭碰上雞同鴨講還欠缺擔當的「教育部長」,確實是很倒楣的事,但所謂「好官我自為之」,潘文忠不會介意干預大學自治的駡名。 (相關報導: 王瀚興觀點:唐伯虎點秋香?拒絕再玩,管爺就職 ! 更多文章

所謂「官大學問大」,教育部長是多大的官有多大的學問?不知道,不過,教育部一個人事處長的「官學」就可以力抗博士教授群與大學法,倒讓我們見識到教育部「是個官就不必講道理」的本事,的確很大,教育部能讓台大校長懸缺多久?比照課綱一年嗎?潘文忠或許對他可能「創下的紀錄」沾沾自喜,這一筆肯定要留在他個人的「豐功偉績」裡,留給後繼者讚嘆。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一發作簡直要人命的偏頭痛,跟飲食大有關係!有這毛病,4種禁忌食物請務必遠離
17條人命喚不醒良知》佛州議會共和黨封殺槍枝管制議案 倖存學生憤怒崩潰
台商回流的推與拉:全球追稅與資金匯回成最大阻力 二代不接班也是困擾
台商觸陸刑法最多竟是「走私」!東莞仍有400人在獄 犯了這三案最常遭行政拘留
容易陷入不安、負面情緒中?日本精神科醫師:那因為你心理只想著一件事
陳建宇觀點: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機場捷運票價該調降了
王宗偉觀點:戊戍年,務須謹慎以對,或有變!
陳一新觀點:美中為何南海隔空交火?
杜宇觀點:正視『幽靈』漁具對海洋的汙染
觀點投書:過一個年,國民黨臺北市長為何參選爆炸?
美國人問店員Do you take plastic?可不是在討塑膠袋,多數台灣人沒學過的日常用語
楊其文觀點:藝想願景—建置捷運連通道
觀點投書:吳敦義的眼淚
觀點投書:成敗皆「蘇」?綠營北市是否禮讓的關鍵!
蘇瑤崇專文(上):美國已是影響臺灣歷史發展的當事者
觀點投書:2018神鬼預測:國運籤、經濟成長與就業率
觀點投書:退休公教人員必須聲請司法救濟的訴訟理由
能站就別坐!久坐1小時讓人短命22分鐘,3個小技巧跟你的椅子和平共處
下落不明的征服者:《成吉思汗》選摘(2)
民進黨黨工休息日加班 維持4小時內以4小時計
MLB》瘋邦餵球海賊王不客氣開轟 捕手波西起身趕人
屏東縣文資審議 兩王船匠師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者
91歲首次看秀》英國女王出席倫敦時裝周 頒獎感謝新銳設計師貢獻
TPP現轉機?美國共和黨半數參議員施壓:川普應大力推動重返TPP!
遭段宜康影射施壓賭場案 南市副議長郭信良:趴著也中槍
力推高雄發展智慧城市 陳其邁:爭取在地成立人工智慧學校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南光 接任央行副總裁
金牌泳將費爾普斯喜迎次子 全家福曬甜蜜
直播宣布參選北市長,孫大千:國民黨還迷信藍綠對決,會被淘汰
腳踩綠石槽挨批 基隆市議員楊石城:那是沙
第2屆青年事務委員遴選開跑 徐耀昌歡迎有志青年報名
MLB》小熊教頭麥登承認 以前常常偷對方暗號 是此道高手
美國之音:中國每年對美國出口近15萬把散彈槍
桃市府新春團拜 鄭文燦勉同仁守法、為民服務
台灣燈會互動泡泡秀 今晚帶領大小朋友進入奇幻旅程
地表最強多國表演 嘉義燈會免費演出
爵士四重奏 嘉義燈會演出免費看
平昌冬奧》美朝密會為何破局? 華府透露:北韓最後一刻取消與彭斯會面
民視、TBC案爭執不斷 NCC擬借重調處外部專家有線電視爭議
兩岸晴雨表! 蔡英文出席春節台商聯誼餐會 上海台商協會首度全數缺席
歷史上的今天》2月21日──美國老牌政治、評論、文學雜誌《紐約客》創刊
「黨部主委自己開會自己做決議」顏純左兼黨職 中執會頻被攻擊
兒童慘況無以名狀!敘利亞政府軍猛攻反抗軍據點,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空白聲明」抗議
體驗農村年味 高雄一日農夫過豐收年
曾獲提名司法院副院長 前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病逝 享壽68歲
別再把雞蛋、巧克力放冰箱保存!4種越冰越容易變質的食物,台灣人都搞錯好多年啦
韓國瑜批經濟太少 高市府:不瞭解就別上電視批評
過完年不再堆肥 健康果乾搶攻上班族
議會團拜送發財米 元宵提燈亮相
47社團周六遊行紀念二二八 主張還原歷史、邁向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