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理財教育,為何多數父母做不到?簡單三個步驟,讓孩子學會正確用錢

2020-10-08 06:50
18,733人氣
多數父母都認為理財很重要,卻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孩子理財。(示意圖/@photoAC)
多數父母都認為理財很重要,卻不知道該如何教導孩子理財。(示意圖/@photoAC)

你應該知道的是:根據調查,96%的父母都認為理財很重要,但有教導孩子理財觀念者卻只有37%。探究背後原因,除了在「看不到錢的時代」教孩子理財變得更難以外,事實上,多數父母也不懂得如何理財。

開學一個月了,小朋友們陸續回到校園,看看全世界疫情依舊蔓延的情況,能坐在教室上課和同學嬉戲,在這個年代,孩子身在台灣真的很幸福。小朋友相處時,難免互相比較,誰有最新奇的電子設備,他就會是所有人焦點;聽孩子們說,小學生最羨慕的對象,就是那些能掏出智慧手錶或智慧型手機,拍照、傳訊息甚至拍抖音(是的,小學生是玩抖音的主力族群!)的朋友。

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吵著要買東西,作為父母,你會為他出錢嗎?還是你會讓孩子自己付零用錢、買想要的東西?

這問題背後隱含的,是一個很重要的核心觀念:如何教孩子理財。

有多少台灣父母,會與孩子好好談錢?我在網路上找到「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發布的「全台親子理財現況大調查」,雖然已經是5年前舊資料,但相信當時數據和現狀應該相去不遠:家中育有6至18歲子女的父母,多達96%都認同理財很重要,但沒有教導孩子理財觀念者卻也達到過半的63%,相關教育為何空白,他們的理由都是「孩子還太小」。

不跟孩子談錢,真的是因為他們太小?或許是,連父母自己也不太懂。

身為媽媽,我得老實說,在這年代,想要教孩子理財真的好難!畢竟,許多市場現狀早已改變,和我們童年時大不同了:現在存款利率這麼低,每年孩子收到壓歲錢,就算乖乖地存入帳戶,一年下來,實在收不到什麼利息,很難有動機拼命儲蓄。

而且父母自己的成長經驗裡,也沒有人教我們,到底什麼是「正確的理財」?

一位「合格」的大人,都是如何理財?好像只要把學科成績念到達標,自然而然便長大了。也難怪有了孩子後,談到理財就有更深的迷惑。

作者認為,父母可與孩子一同討論零用錢的額度與使用規範,讓孩子透過零用錢學習如何理財。(圖/カメラマン@pakutaso)
強調學科表現的學習導向,反而讓孩子長大後對理財有更深的迷惑。(圖/カメラマン@pakutaso)

從事資產管理顧問業這幾年,我的感觸是,越迴避賺錢、用錢或存錢等話題,越是一味督促孩子把錢存起來,孩子越難以理解金錢觀念及合理使用金錢的重要,更別提那些複雜的金融商品交易規則了。例如金融商品廣告最後必備的那句警語:投資一定有風險,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報酬與風險的關係,長大後開始有了收入,甚至是長輩贈與的財產,恐怕就很容易因此憑著一知半解,投資自己不理解的金融商品,造成慘痛的損失!

我看到最近有些投資人,上街舉白布條抗議特定ETF商品令他們慘賠,又看到有一位單親媽媽,因為不堪投資期貨虧損,帶著身心障礙的孩子走上絕路,這些因為用錢不當衍生的悲劇,讓我心裡特別有感觸,我們實在應該及早認識賺錢與用錢,才能真正在經濟上成為獨立的人!

三步驟,教孩子理財

關於錢,我們可以怎麼教孩子?首先,當然還是透過身教,在生活中認識金錢。例如雖然存款利息聊勝於無,但絕不能因此當個沒有應急準備的月光族,為什麼要儲蓄幾個月的緊急生活費?就是一件值得和孩子好好分享的大事。(我會說:因為父母會失業,會有意外,會生病……至於為什麼會失業?那是另外一個主題了) (相關報導: 流感疫苗哪裡可打?公費、自費差別在哪?優先施打8大族群這篇一次看 更多文章

再者,教導孩子「想要」和「需要」間的區別,也是提示他們如何分配金錢最簡易的入門概念。需要是什麼?我會是那些「沒有就會很不方便,甚至無法完成工作」的物品,很難被其他東西取代。舉例來說,趕著發出一封email的時候,你已經很難在街頭找到一家網咖來解決。至於「想要」?就是那些「容易被其他相似條件物品取代的」的物品。例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買不到彩色鉛筆時,家裡剩下的彩色筆或粉蠟筆,其實也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

繼續觀看內容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蘇揆保證高鐵南延屏東!網怒嗆「浪費錢」:不如到這2地
風評:民進黨「死囝仔」何志偉,戳破誰的新衣?
葉乃靜觀點:108課綱的困境與機會
25歲稱霸天下,30歲就兵敗自殺!他的故事告誡所有領導者:「快速成功」暗藏致命危機
李智仁觀點:失去了文化記憶,打卡點還有甚麼激情?
汪葛雷觀點:再怎麼挺綠抗中,也別無良無腦吹捧川普
清朝嬪妃真能享盡榮華富貴?揭宮鬥劇沒演的殘酷真相:連遺物都要被「回收再利用」
黃偉俐觀點:「武力犯台」天天講,焦慮症會惡化
吳典蓉專欄:如果台灣選出川普
觀點投書:靠別人?台灣戰力零,句點
觀點投書:台灣與美國的「十月驚奇」
鄭春鴻觀點:國籍、忠誠、愛國主義
觀點投書:全民團結對抗瘦肉精來襲,五個方法減少衝擊
觀點投書:聚焦擺對,方是正辦
顧爾德專欄:十月驚奇還沒結束
罕見共機闖我防空識別區 航線跟以往不一樣
中研院主導北極圈重要天文望遠鏡 中山教授:可呈現更清晰黑洞影像
不能出國也要爆買伴手禮!寶雅推偽出國熱門好買單品
康軒離職員工求助衛福部被敷衍 高嘉瑜怒批:誰還敢當吹哨者?
食安、空污、瘦肉精 高市議會各黨團質詢焦點分岐
衛武營下半年節目第三波啟售 早鳥75折優惠起跑
中油石化事業部布達典禮 陳國棟升任執行長
幸福高雄首購房貸專案 高雄銀行協助市民購屋
亞洲酒文化巡迴特展 文資局飲酒Bar開張
高市青年局白晝派對聯手大師論壇 形塑城市有感新美學
迎接全運聖火到彰化 王惠美期勉代表隊為縣爭光
中區治理平台會議 中部七縣市長聲明「反瘦肉精豬肉捍衛食安」
非法掩埋爐渣只罰6千元 洪申翰擬提修法案提高罰款
金管會點頭 元大原油正2下台一鞠躬倒數計時
民進黨中常會「108課綱」專案報告 綠營中常委憂城鄉差距
幕後》正國會立委提憲改「去統」惹議 民進黨內溝通盼游錫堃「熄火」
台灣與有榮焉!「唐獎」生技醫藥獎兩位女得主摘下諾貝爾化學獎
幕後》在野3黨明聯合提監院人事案釋憲 藍白合作推手竟是民進黨
印尼全國大罷工聲討惡法!抗爭者宣稱新法侵害勞權 警方出動水炮車、催淚瓦斯強力鎮壓
勤業眾信Fast 500評比 英雄帖大募集
喚醒對光復節的重視!江啟臣喊:在台被遺忘、北京大肆慶祝「太荒謬」
美國另類虐囚慘劇:強逼受刑人連聽2小時洗腦兒歌〈Baby Shark〉,獄警「不人道懲罰」遭起訴
台灣人壽勇奪「國家品牌玉山獎」與「國家建築金質獎」九項大獎
立院初審社維法修正案 調戲同性最高罰6000元
年賺83萬才能闔家團圓?英國移民法財力要求嚴苛,南亞裔香港人淪為被遺忘的族群
反擊不顧學童吃萊豬批評 綠委今提案通過並痛批國民黨「栽贓抹黑」
6成國人不挺萊豬進口 游盈隆:民進黨傲慢不改2022將受衝擊
鄒開蓮年底從Verizon Media卸任 未來轉任策略顧問
「我被迫做處女測試,流血3天!」酷刑、性暴力、任意逮捕 埃及政府持續迫害LGBT族群
單月營收創新高 國光生技前三季衝破十億元關卡
檢舉逾150違章工廠大多石沉大海 地球公民基金會點名4縣市查緝不力
海放同業 街口支付勇奪「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人氣品牌」全國首獎
頂級干邑品牌軒尼詩X.O 跨界合作現代解構主義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 推出150週年限量紀念版
明明來自不同家庭,卻比家人還了解彼此!盤點5部讓你母愛大爆發的催淚電影,看之前請準備衛生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