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譽觀點:公共住宅不是居住正義唯一要做的事

2018-12-01 06:20

? 人氣

房價飆漲帶動公共住宅的風潮,作者認為,居住正義不只是靠蓋公宅,還需要從稅制、國土規劃與社會教育等方面共同進行。(資料照,陳明仁攝)

房價飆漲帶動公共住宅的風潮,作者認為,居住正義不只是靠蓋公宅,還需要從稅制、國土規劃與社會教育等方面共同進行。(資料照,陳明仁攝)

選舉過後,還是要回歸務實、不打高空、解決衝突、嚴守財政紀律的施政。地方首長與民代的世代交替,也應擺脫過去政府帶頭炒地皮,卻壓垮現代青年的錯誤方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房屋租賃與買賣價格,因為地方的治安、教育、休憩、交通與商業的提昇而增值,這些都是源於社會集體的努力,但房地增值的利益卻被地主建商所獨佔。要解決民生的居住正義問題,不只是靠蓋公宅,還需要從稅制、國土規劃與社會教育等方面共同進行。

房價飆漲使政壇吹起「公共住宅」風。目前國內約有860萬戶住宅,其中約10%是空屋,而全台人口在3年後(2021年)將開始減少,所以住宅供給絕對大於需求,但房價與房租卻始終未見顯著下行。空屋率高卻沒有降價,這個現象怪怪的。房市沒有隨著市場供需而波動,這怪現象繞來繞去後,專家學者用「理性經濟人」理論與偏左的社會願景,去解決「不理性人」偏右的「惜售」與「囤房」文化,兩者完全無法對話。在空屋率高的情況下催生公宅,卻也讓空宅、空地繼續閒置。

去化空屋率是蓋公宅時也該做的事

「社會向左、經濟向右」,住宅是民生議題、土地是國家資源、房地價格增值是社會集體的貢獻,所以房市不是單純的資本市場經濟。低利、低持有成本,讓囤房狀況無解。低利率是為了將熱錢導入消費與投資,但根據主計總處與經濟部投審會的資料,國內對內、國內對外、國外對國內,所有的投資連3年下降,這意思就是即使零利率,有熱錢也不願意投資,而把錢都藏起來。勞動者與青年們承擔了社會繁榮的主要勞力付出,卻因資產階級的不投資、不調薪,與高昂的居住成本,而無法累積資本,或享有生活品質來翻轉階級,這讓台灣的階級流動停滯。

國際上,正常的房價與租金有穩定的比率,通常房價為月租金的200至240倍,明顯現在台灣房價嚴重失衡,應祭出空屋稅、調高非自用稅率、調升囤房的貸款利率、都更與調整都市計畫等,但因為皆會挑動選舉樁腳與金主,而僅採公共住宅策略,透過廉租來安撫巢運,並繼續讓開發派有生意。公宅量需要佔住宅量的5%才會影響租金市場,例如北市公宅量約佔住宅量的0.8%。在已有10%空屋的情況下,取得土地與蓋公宅,操作上耗時艱困,還需要政府押千億的建築與土地成本來蓋房廉租,這大興土木的公宅策略有待思考。

環境永續與保護也需要納入考慮。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統計,全國營造業家數為18,351家(綜合營造業、專業營造業與土木包工業),比全台的便利商店(約11,000家)還多,根據前一次環保署每三年的總檢討盤點,「營建與道路揚塵」為全台製造PM2.5的榜首,佔整體PM2.5排放量的4成。若再加上建材製造業,整體建築相關產業是製造空氣污染與耗能的大宗。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國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