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21日邀台北市分享道安改善,台北市於去(2024)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低於2023年及過去3年平均,且死亡人數也創六都最低。台北市交通局表示,今年將持續增加既有路段行人空間,並以「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作為推廣主軸,透過多元管道宣傳,加深民眾專心過馬路的印象,盼達成社會運動。
據交通部統計,台北市去年共發生2萬1876件交通事故,30日死亡人數為119人,比2023年增加10人,成長9.2%;不過行人交通事故30日死亡23人,較2023年減少14人,降幅37.8%。
增加實體及標線型人行道
台北市交通局交通安全科長鄭麗淑表示,台北市去年推動安心行道安計畫,台北市於去(2024)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低於2023年及過去3年平均,比2023年少且死亡人數也創六都最低。她提到,為改善通行環境,持續將標線型人行改為實體分隔、增加實體及標線型人行道、拓寬實體人行道,同時也增設34處行穿線退縮及設置27處行人庇護島。
鄭麗淑指出,今年也將擴大推動行人友善區,以里辦公處為申請單位提出需求,交通局評估基礎設施及了解需求後,會進行友善區的規劃、討論。目前已有3個里正在施工中,25個里也進行相關規劃作業。
師大生活圈響應行人友善區 目標成為全台最大示範區
以龍泉里為例,龍泉街(和平東路至師大路39巷)以延伸轉角標線型人行道方式使路口縮小,網友也稱之為「波浪人行道」,使駕駛人接近路口時因道路縮減自然減速慢行,達里內巷道減速慢行效果;而師大生活圈各里也響應行人友善區,包括大學里、古風里、古莊里、龍泉里及龍坡里,都已在規畫或施工中,未來將形成台北市最大行人友善示範區,目標成為「全台最大示範區」。
根據分析,2024年機車及行人事故肇因,機車部分主要為分心駕駛、未保持安全距離;行人則是未依規定穿越道路、車輛未停讓、車輛分心駕駛等。台北市交通局副局長常華珍也強調,台北市今年交通安全重點主軸為「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社會運動。
「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將以人、車、路3個面向共同進行,人的部分除了從教案融入課程使用外,也要教育宣導「確認車輛停止,再過馬路」等;車輛方面,盼駕駛養成擺頭習慣、宣導汽機車開頭燈容易被看見、減少使用暗色隔熱紙等;道路環境則包括退縮行穿線、早開時相、強化行穿線照明等,持續守護「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