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川普撒手不管,歐洲各國還能實現防衛自主嗎?

2025-03-16 13:03

? 人氣

聚集羅馬尼亞參與聯合軍演的北約歐洲軍隊。(美聯社)

聚集羅馬尼亞參與聯合軍演的北約歐洲軍隊。(美聯社)

多年來,軍費支出的話題在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的首都幾乎都不是一個受到關注的話題。而現如今,加強防務突然間成了首要議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歐盟宣布將提供1500億歐元貸款,供各國購買軍火。有望出任下一屆德國總理的基民盟領導人梅爾茨也借用當年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拯救歐元危機時口號,宣稱「要不惜一切代價」提升歐洲的防務能力,凡此種種都說明,歐洲的情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025年3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和副總統范斯坐在一旁。(AP)
2025年3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和副總統范斯坐在一旁。(AP)

發生這種變化的大背景,是東歐各國對俄羅斯侵略野心的擔憂與日俱增,而川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也令歐洲各國開始懷疑美國對北約和大西洋聯盟的安全承諾是否依然有效。

不過,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本周發布的最新數據清楚地表明,歐洲要想在防務方面實現自主,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根據相關數據,2020年至2024年期間,北約歐洲成員國進口的武器中,近三分之二來自美國,相較於2015年至2019年期間的52%,美國軍火的佔比升幅非常明顯。

2025年2月13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出席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後,於記者會上發言。(AP)
2025年2月13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出席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後,於記者會上發言。(AP)

挪威、瑞典、義大利和荷蘭進口的武器中,美國武器的佔比超過90%,而英國的這一比例也超過80%。2015年至2019年間,德國從美國進口的武器不到10%,但在2020年至2024年間,這一比例飆升至70%。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副研究員勞倫森(Tim Lawrenson)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擁有北約這一軍事防禦聯盟已有76年的歷史,美國也一直是北約各國的核心軍事力量和安全保障。歐洲國家滿足於依賴北約,並相信美國會履行其安全承諾。但最近的一系列事態發展,已經開始迫使歐洲人開始思考改變現狀的問題了。」

填補空缺需要時間和金錢

布魯蓋爾智庫的高級研究員、防務問題專家沃爾夫(Guntram Wolff)表示,美國和歐洲的軍工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賴,而這一點在相關數據中並未得到充分體現。

沃爾夫對德國之聲表示:「事實上,許多軍工產品是多個盟國提供組件而形成的『北約產品』。」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雖然這是一款美國產品,但其組件和技術援助卻來自多個歐洲的北約盟友。

不過,沃爾夫也承認,歐洲國防工業在利用衛星等技術提供所謂「戰略支撐」方面則顯得非常薄弱。他說:「如果討論坦克這類裝備,歐盟和美國的差距可能並不很大,但在戰略支撐方面,例如運輸直升機或衛星通訊方面,卻基本來自美國。我們不僅依賴其產品,也依賴美國的基礎設施。」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勞倫森認為,歐洲國家若想縮小本土武器和進口美制武器的數量差,就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來擴大歐洲的國防工業產能,既要提升現有產品的產能,也要開發新產品,尤其是替代目前主要由美國提供的裝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