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是惡的循環?謝長廷指應針對「惡質民代」:公職人員只能被迫捲入

2025-03-16 13:35

? 人氣

總統府資政謝長廷16日再於臉書談及大罷免議題。(資料照,蔡親傑攝)

總統府資政謝長廷16日再於臉書談及大罷免議題。(資料照,蔡親傑攝)

針對台灣大罷免,總統府資政謝長廷15日表示,這是不幸事件,台灣就是因為「惡的循環」什麼都通不過,什麼事都沒有辦法做,那就發動罷免,「民主政治應該是協議政治,不斷的協議」。謝長廷今(16)日時再於臉書表示,「大罷免是惡的循環」言論引發不同解讀,但這樣的說法似乎遭到過度簡化或特定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謝長廷在文中指出,「大罷免運動」依據Google定義,泛指社運團體、民進黨團及國民黨陸續發起的一系列罷免行動,雖然罷免是公民權利的一部分,亦屬於直接民主的設計,但它在代議政治中屬於例外規定,應針對「惡質民代」才予以行使,例如濫權欺壓民眾、勾結外敵危害國家安全,或怠忽職守以權謀私等。

謝長廷說,然而在政治現實中,罷免往往演變成對立陣營間的報復工具,當綠營認定某位民代惡質並發動罷免時,該民代或其支持者可能認為這是政治迫害,進而產生怨憤,發起報復性罷免,導致「(惡)→罷免→怨憤(悪)→罷免→報復(悪)→罷免」,這就是他說的「惡性循環」或「惡的循環」,最終浪費社會資源與時間,削弱台灣的發展能量。他認為,許多人雖然意識到這個問題,卻難以改變現況,而公職人員更難置身事外,最終只能被迫捲入其中,造成集體無力感。

相較之下,謝長廷強調,他在書中所談及的「台日關係善的循環」與此截然不同。他認為,善的循環來自於相互援助與感恩回報的精神,當一方遭遇困難時,另一方伸出援手,而受助者懷抱感恩之心,未來在有機會時也會主動提供協助。這種良性互動能夠促進社會精神的進化,更是邁向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石。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反串還是尷尬了?青鳥貼排隊照嗨喊「強強滾」 民眾傻眼打臉:倒垃圾被說罷免?

‧ 「軍公教又不是要恢復18%!」李來希嘆反年改頻被回嘴「這句」:停砍年金扯什麼大罷免

‧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大罷免警鐘響?過半國人不挺大刪總預算 中間選民這次站這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信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