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iPhone 15發布在即,蘋果將測試高端機型價格極限

外傳蘋果2023WWDC將發佈虛擬實境頭戴裝置。(示意圖/AP)
外傳蘋果2023WWDC將發佈虛擬實境頭戴裝置。(示意圖/AP)

轉向新標準可能會讓希望升級到下一代iPhone的消費者猶豫不決。「人們不會為了升級而升級,因為他們將不得不更換各個地方的連接線,」瑞銀(UBS)分析師David Vogt說。「也許這會讓人們決定等等再說。」

四年前,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真正開始放緩,蘋果公司開始推出更高價位的Pro系列機型。2019年,蘋果為iPhone 11推出了首款Pro機型,為用戶提供了比基本款更先進的相機系統和更好的顯示螢幕。

這幾年來,為了區別於基礎版iPhone,吸引用戶購買Pro機型,蘋果公司為高端機型增加了更多配置,例如,該公司去年就為iPhone 14 Pro單獨配置了製程更先進的晶片組。

這一iPhone Pro策略奏效了。自2020年以來,iPhone的售價沒有變動過,但由於越來越多的買家選擇高端機型,蘋果公司的銷售額實現了成長。

自2019年以來,iPhone業務的收入成長超過44%,從2019財年的1,424億美元增至2022財年的2,055億美元。而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大約同一時間段的iPhone出貨量僅成長15%左右。此外,從2019財年至2022財年,蘋果公司的整體淨利潤也成長了近81%。

近年來,另一個有利蘋果iPhone銷售的因素是,為了鼓勵消費者向5G手機過渡,移動運營商提供了大額補貼。2020年底,蘋果公司發布了其首款5G手機——5G版iPhone 12。這款手機使蘋果公司在2021年銷售大幅成長,當年的iPhone銷量成長了近40%。

諮詢公司BayStreet Research的創始人Cliff Maldonado說,為了推動iPhone 15的銷售,預計今年餘下時間裡運營商仍將繼續提供上述補貼。但明年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他說,在為向5G手機過渡提供補貼三年後,隨著運營商尋求提高盈利能力,補貼很可能最終將開始取消。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中國禁止政府官員辦公時使用iPhone等外國品牌設備 更多文章

「手機用戶的換機周期越來越長,」Maldonado說。「蘋果公司明年將感受到痛苦。」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打造自行車墊王國 蔡文瑞參選越南台商總會長抱使命
腋下臭味總是讓你超尷尬?醫師曝狐臭背後原因,靠「2招」不用除臭劑也能有效改善
因應全球精準健康產業崛起 馬偕醫檢暨再生系明年招生
賴清德萬里老家是違建?沈政男嘆選舉淪「互抓」惡戲:門牌不能證明合法
BTS柾國赴美「竟被偷拍抽菸」!刺青花臂「拿菸手勢超熟練」 網看不過眼:他成年了…
台中市幸福施政再加碼 績優教師帶職帶薪全時進修9/1報名開跑
為何存錢總失敗?專家教你正確理財觀念:盡量不要刷卡買東西
台中市幸福施政再加碼 績優教師帶職帶薪全時進修9/1報名開跑
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選拔揭曉 桃竹苗分署培育12職類取得國手資格
老公偷吃親媽!桃園人妻再發聲「得到了我要的鬧大」 曬對話記錄嗆渣夫:該喊你爸爸?
大直建案害民宅下陷!基泰建設聲明道歉…股價一早開盤「跳空跌停」委賣破6900張
怎樣才能賺到年薪百萬?你只需要10萬的工作量,再靠3個槓桿把薪水拉高
天氣預報》雨下到什麼時候才會停?氣象局一圖揭放晴時間點,颱風鴛鴦最新路徑曝
起底基泰大直黑歷史!「吸金上億、一坪賣144萬、找黑衣人施壓」 住戶怨:至今神隱未道歉
另一半是適合結婚的對象嗎?問對方這10個問題,就能知道你們到底合不合
快訊》台中KTV夜唱「糾紛→兇殺」!18歲男重傷「已無呼吸心跳」 15歲少年遭砍多刀
讓國家賠上1259萬元!法官如何用一道「國中數學題」,讓他16年冤獄卡關?
密克羅尼西亞前總統示警》中國仍要與太平洋島國簽安全計畫 直飛航班恐威脅國安
台學者赴陸接連遭關「小房間」 王滬寧「民主協商元年」賣的是什麼藥?
三顧副董受訪被指出現「假麥牌」 疑自導自演
退休不退場 職業訓練助婦女再就業 開創人生第二新職涯
點出郭台銘「3不懂」 黃暐瀚揭媒體界大秘密:最希望你當選的是這群人
國慶主視覺只有台灣不見中華民國 郭正亮批民進黨:只想讓獨派嗨一下
幕後》超思蛋爭議陳吉仲「仇恨值」高 綠營人憂成大選破口找上鄭文燦告狀
習近平2027恐武統台灣?郭正亮揭國防部這規劃洩端倪:正為面臨大量傷患做準備
侯友宜未能喚回深藍歸隊?沈富雄曝關鍵:3個參選人都是綠的怎麼投
風評:華為新機的突破,美國陷兩難
彭濤觀點:美中關係在互不想讓的對抗中沒有光明前途
存股就等著穩穩賺?錯!專家警告:台股不是長期向上,買錯時機可能套牢30年
王義雄觀點:和平談判?投降?戰爭?哪項對台灣最有利
徐世榮觀點: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有守護人民的土地所有權嗎?
孔令信觀點:那些推開記者的黨政大員與霸總
林進嘉觀點:喜見執政、在野爭相提出福國利民政策
夏珍專欄:蔣萬安不是國民黨的救世主
觀點投書:軍人的命也是命!
觀點投書:勿將學校該編列的預算項目轉嫁給家長會承擔
2023白露節氣到!晝夜溫差大易感冒、5類食物傷脾胃,專家揭6大入秋養生禁忌
苦日子結束了!今迎「白露」7生肖時來運轉,第四名升官發財、第一名財神相隨
饒瑞正觀點:從阿瑪斯輪到天使輪,強化海洋法制與AI運用
施威全觀點:面對大陸─主動交流才是勇敢,抹紅只是取巧自輕
觀點投書:從「護國神山」看見「媽媽市長」持家術
觀點投書:政黨輪替後的基隆立委選情─林沛祥的「真心話,大冒險」
觀點投書:緬北電信詐欺話題下陰謀論如影隨形
觀點投書:臺灣青年眼中的新大陸
陳嘉銘導讀:從歐洲人手中拯救民主
國發會率團出席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全球峰會 推動開放政府經驗獲肯定
新北市府確認賴清德老家是違建:檢具3要件可申請認定合法
林志潔爆竹市「座車接送換官位」 民政處長施淑婷:已提告以正視聽
海洋空間如何規劃?學者籲:融合政策及社區參與 帶領保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