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當韓劇迷要透過微博吸收韓國流行資訊 豎立溝通障礙真能「抗中愛台灣」?

2023-03-12 06:20

? 人氣

不少台灣的韓劇粉和Kpop粉,會透過中國的微博去吸收韓國流行文化資訊。圖為韓劇黑暗榮耀。(取自IG@kyo1122)

不少台灣的韓劇粉和Kpop粉,會透過中國的微博去吸收韓國流行文化資訊。圖為韓劇黑暗榮耀。(取自IG@kyo1122)

常逛韓劇或是Kpop討論區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些討論區裡面,常常會有網友鄉民留言「微博有人怎麼怎麼說……」在這類型討論韓國流行文化的討論區裡面,特意去留言讓大家知道中國網友的意見,無論如何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也不用因此就放大解釋、甚至緊張台灣小朋友都中國人洗腦了,答案其實很單純,雖然說台灣迷戀韓國流行文化的人口越來越多,但會因此特意去學韓文韓語的人還是少數,對這些看不懂韓文、又想在討論區裡面講些別人不知道的事情的人來說,去中國的微博等討論區吸取新知是最快的,原因很簡單──沒有語言的隔閡。

透過中國吸收外國資訊的窘境

因為沒有語言的隔閡,在台灣和中國的交流解禁之後,兩方的交流理所當然像是加裝渦輪引擎一樣,比較有趣的是,中國的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實在乏善可陳,一點都沒吸引力。

中國劇來台已經超過30年、數量可能超過千部,但引起討論的劇目算來算劇永遠就是《雍正王朝》、《宰相劉羅鍋》、《後宮甄嬛傳》、《蘭陵王》……一隻手可能算不完、兩隻手就太多了。而中國流行音樂能在台灣真正傳唱的,大概也就當年曾紅過一時的〈老鼠愛大米〉。中國影星在台灣能「吸粉」的,不是像王菲、李連杰等透過香港,就是像章子怡、景甜等透過好萊塢,中國影星能像日本傑尼斯偶像、中山美穗、玉木宏等,或是韓國全智賢、李準基、李俊昊或是Kpop明星在台灣受到風暴式歡迎的,可說是一個都沒有。

《後宮甄嬛傳》劇照。(圖/取自IMDB官網)
來台30多年,《後宮甄嬛傳》是極少數能成功在台圈粉的中國劇。(取自IMDB官網)

其實如果我們把眼光從流行文化圈轉向書市,就會發現買「原創」簡體中文書的人不是沒有,但絕大部分台灣消費者會買簡體中文書的人,都是因為某些外文書沒有台灣的正體中文譯本,只好求助於中國發行的簡體中文版。以自由市場機制的重要著作如海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或艾茵.蘭德(Ayn Rand)的《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都很神妙地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沒有出版正體中文版,結果造成台灣人必須透過共產黨控制的出版品,去閱讀自由市場機制理論的荒謬情況。

小孩滿嘴中國用語,除了當糾察隊其實你可以……

不管如何,不管是流行文化圈或是書市,大部分閱讀簡體中文的人,都是為了閱讀其他國家的文化而非中國的,中國對台灣能造成的文化入侵,大概就是讓這些人談論事情的時候,莫名其妙地用上一些中國用語,例如把品質說成質量、又或者把影片說成是視頻。

雖然說「質」是用在不能量化的東西上(例如你不會說「周子瑜有10個膚質」、「那套音響有100個音質」),「質量」這詞彙是矛盾無理的,且台灣的「質量」指的是物理學專門用語Mass(簡單說重量是會受引力影響的單位,意思是你在赤道和南極量出來的體重會不一樣,而質量則是不受引力影響的絕對指標,意思是你在地球和月球上測出來的身體質量都會一樣,物理學上質量的質,指的是「物質」),不過說真的懂物理學質量用法的人,大概也不會搞混中國人說質量的意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