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淺談速食網媒下的亂象

2023-03-12 05:30

? 人氣

媒體、新聞工作、下標、編輯。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媒體、新聞工作、下標、編輯。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網路虛擬資訊大量爆炸化的現今,如想博得頭條及高度關注的新聞或媒體,無非得充斥腥羶嗜血話題,最好又能挑起仇恨對立或趕盡殺絕,其中,是否有善盡實事求是、秉持大眾媒體新聞責任似不重要,也不在乎讀者能否咀嚼且消化背後深意,此現象已是常態。更可悲的是偏偏標題下得越驚悚、越吸睛,卻越能得到讀者的點擊率或瞬間流量,撰者也能從中得利或擢升,沾沾自喜,試問:是什麼樣的媒體環境豢養起這樣的讀者和撰者?值得我們深思熟慮並反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字會癒人,也會傷人!

仔細去點滑各大知名的社交新聞媒體,那些標題控的留言版底下,多了許多讀者謾罵或嘲鄙的聲浪,不就是因為標題和內文大相逕庭,誤導讀者閱讀,讓讀者不吐不快。甚至我有周遭朋友的閱讀習慣,只看標題,只接收速食資訊,難保這些標題不會淪於蒙蔽、有誤導大眾的訊息嗎?因趨勢之下而竄起大量自詡「網路正義達人」或「鍵盤魔人」的制裁者,一旦偵測雷達有些許風吹草動,就灌爆公眾人物的公開社交領域,這些文字最終還是需要負法律相關責任,輕者和解了事,重者為此付出不小代價。這些其實都能在事先避免,領頭者首先不隨風向起舞,專注調查證據、致力追求真相,與其事後再做平衡報導,承認錯誤來得更有效益不是?

正反風向vs.真憑實據

舉例最近的新聞報導,關於藝人隋棠小姐與鄰居的噪音糾紛,以及藝人鄭仲茵小姐曾經的婚姻暴力揭密,所夾雜的資訊亂象。而在她們的新聞出現第一時間,我滑遍所有佔據版面的文章,內容大同小異,沒有客觀事實,一味指責某一方,風向帶得穩妥妥的一面倒,我姑且把自己當成吃瓜群眾,短短幾分鐘,腦海裡就會冒出:「隋棠形象那麼好,又在婦幼公益領域貢獻不少,原來私底下是那麼難以相處和溝通的人啊!」、「原來鄭的前夫是個暴力又不愛孩子的父親,當他的小孩有夠可憐!」類似這樣偏頗的想法,等於直接判人生死,而心理素質沒有那麼強大的素人是否承受得起大量的攻擊言論。而再到處去點開留言,看看網友們的反應,卻已經出現許多人身攻擊或惡毒字眼,都令人慘不忍睹。當然也有理智的網友留言,但都不及那些負面訊息所帶來的紊亂叢生,再細思一下,難道這些經過審核而登出的報導,它們背後的教育意義就是讓大眾造成對立或爭執?而風波持續延燒,逼得其他當事人不得不出來表達自己想法,此時再有一群聞到廝殺氣息而狂喜的假帳號們再度轉移陣地,當文字變成武器,網路世界變成戰場,在長期消耗光明力量,增長黑暗勢力之下,最後剩下什麼?真相、信任、人性、良知…..蕩然無存。

從新聞挖掘有益知識和資訊才是王道

就上面所提兩則新聞為例,先不論撰者想利用公眾人物吸引大眾注意的新聞亮點,而是要探討這兩則新聞背後所要傳達的意義何在?表達重點應該著重在「噪音問題」和「家庭暴力問題」。可簡單扼要描述事件發生經過,再代入主題—整理出專家建議人們遇到此類似事件時,可預防、可解決之道,深入探討原因,甚至擴展為專題報導,這才符合社會大眾所需要的資訊糧食,而不僅僅是看一場戲等落幕如此簡單。而這樣富有價值的報導也會使背後的傳媒公司更受到大眾矚目及肯定。再者,撰者比一般世人具有筆誅墨伐之利,更應有義務客觀公正描述事件本身狀況,而不是未經求證,淪於道聽途說、一面之詞之弊,那和一般社會大眾又有何異?而讀者們,我們要先學習當一個有判斷能力的人,當大量片段、殘缺資訊湧現眼前,而能不先入為主、人云亦云,才是面對此混亂網路世界的自保方式。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