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飯、上廁所,一開刀就8小時…體循師無奈告白:救人的代價,就是自己成了邊緣人

2018-04-10 11:39

? 人氣

全台200多名體外循環師,每年奔走於上萬台手術之間,操作人工心肺機維持患者生命。他們經常爽約朋友、被迫餓肚子,卻甘之如飴,更體悟了「珍惜擁有的一切,比什麼都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44歲的孫議德在心臟加護病房當了19年護理師,對體循師工作相當熟悉,在一次因緣際會下開始受訓,2年後投入體循師工作。

一開始,他在一間地方的小醫院擔任院內唯一一名體循師,必須365天隨時待命,除非醫師放假、他才放假,但看著病人在一次次手術中恢復健康,更體認到這份工作肩負的使命感。

今年47歲的劉美杏是手術室的資深護理師,10年前因為手術室開出一名體循師的職缺,她義無反顧地栽進體循的世界。

「當時所有主治醫師都叫我千萬不要去」她笑說,很多人告訴她,女生有生理期、情緒起伏比較大,體力也不如男生,要勝任體循師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她仍決定踏出舒適圈。

最後也證實這個決定再正確不過,自從當了體循師以後,她的人生眼界、對生命的體悟,從此有了巨大轉變。

孫議德和劉美杏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的這天下午,在台北榮民總醫院服務的兩人,剛剛結束將近8小時的手術工作,穿著綠色手術服、頭戴綠色手術帽,略顯疲態。

但一提起他們熱愛的體循工作,彷彿所有疲勞都瞬間消失,問他們是否曾經後悔走上體循師的道路,兩人異口同聲地說:「從來沒有」。

 體循師出手 讓病人心跳從停止到恢復

在心臟外科手術中,體循師負責將病人心臟停止跳動,以便醫師進行手術,並且以人工心肺機維持病人生命,全台每年約7000台心臟手術、2000人次使用葉克膜以及1萬多台血管類手術,都少不了體循師。

「體循師的每個動作,都攸關病人生命安全」,因此責任感絕對是體循師最必備的特質,孫議德說,畢竟心臟手術經常一開就是7、8小時,不可能下班時間到了就拍拍屁股走人,面對緊急事件時,也得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趕到醫院救人。

此外,在手術室中,體循師面對的是冷冰冰的人工心肺機,當機器突然無預警大響,體循師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冷靜下來、找尋可能原因,立即穩定病人的身體狀況,不容一次差錯,抗壓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劉美杏形容,體循師就像是手術中的飛行員,裝上、脫離心肺機都是最危險的時刻,而且手術前必須先做足準備工作,根據病情擬定計畫,即便每天開一樣的刀,每個病人的狀況卻大不相同,直到手術完畢、病人心臟恢復跳動,才算是「安全降落」。

此外,台灣的體循師教育屬於「師徒制」,不像醫師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系統,孫議德說,想成為體循師的醫事人員在體循技術學會接受2年基本訓練後,雖然對體循工作已有基本認識,但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得靠工作、交流,慢慢累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