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輕人大多選擇投資股票而不是基金?調查揭背後3個原因

2021-05-31 12:11
股票跟基金,你會選哪一個投資?(示意圖/Unsplash)
股票跟基金,你會選哪一個投資?(示意圖/Unsplash)

選擇投資工具時,你會優先選擇股票還是共同基金?根據《Money錢》雜誌調查,有64%的網友選擇先買股票,而有36%的網友則是選擇先買共同基金。無論選擇何種投資工具,多數人都希望能夠靠投資再替自己多賺一份薪水,享受複利效果,以期盡快實現財務自由。

近年買股票成為全民熱門話題之一,也吸引許多年輕小資族申辦證券戶參與股市,根據《Money錢》雜誌調查,投資人會優先選擇買股票的原因,包括最低只要1000元就能定期定額投資,還能透過手機App在盤中自選買零股,資金門檻及操作方式都比以往更平易近人,如果能夠存對股票並長期持有,更能感受到複利的效果。

除了存股,有些人也會選擇買基金。調查指出,多數買基金的投資人年紀落在40至49歲之間,通常是工作資歷較長,或是家庭責任較大的族群,這些人往往具備較多的資金可以操作,但卻沒有什麼時間可以挑選標的,購買基金等於是付錢請專業經理人代操,還能挑選全球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等基金類別,做更多元的資產配置。

講電話 業務 契約 寫字 上班族 保險(圖/取自Pexels)
(圖/取自Pexels)

相較於把錢存放在銀行,選擇投資股票或基金仍存有一定的風險,對此,多數網友皆認為,只要培養正確的投資觀念,勢必能藉由這些工具協助自己打造被動收入。至於如何降低投資風險,像是設立停損點、不聽信明牌,以及不加入聲稱具有高報酬、穩賺不賠的投資群組等,都是可行的做法。

優先選擇股票的3個原因

1. 能小額投資

2. 長期的複利效果較顯著

3. 急需用錢較容易變現

優先選擇共同基金的3個原因

1. 已具有較豐足的資產

2. 能選擇的標的較多元

3. 可由專業經理人協助配置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MONEY錢(原標題:股票 vs 基金?多數人選擇股票的 3 個原因!複利效果、財富自由,還有一個是?) (相關報導: 比股票安全、比定存好賺,盤點小資族最愛的6檔ETF!0050、0056不稀奇,第三名竟然是它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焦家卉

更多文章
詐領議會助理費333萬元 市議員兼名嘴潘懷宗涉貪被起訴
3名護理師慘遭確診病患多處刀傷緊急治療 雙和醫院緊急回應了!
公布防疫物資數量 陳宗彥:不希望再有醫護重複使用N95口罩
連總監都愛 靜享讓你在家享受溫暖好麵
社會新鮮人跨領域學習 宜蘭職業訓練場招生中
嘉價GO土地住宅行情看板上架了
防疫警戒中 高市社會局啟動短期旅館安置助街友
社交距離APP》確診上傳率僅0.5%被譏「超沒用想刪除」,負責人曝關鍵呼籲大家先別刪!
立院三讀通過!紓困特別預算總額上限提高至8400億
同島一命同心防疫 觀光局七大方案雄挺業者
為防滯留鋒面強降雨 環保局加強防災整備
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台灣人真的都乖乖待在家沒出門嗎?全台移動趨勢圖曝真相
聯俄制中》拜登將會普京 專家:穩定美俄關係,為對抗中國奠定地緣政治基礎
企業團體搶捐疫苗,中央為何堅持簽約?北醫學者點出實情
上班通勤族怎麼自保?專業醫師揭5大族群防疫全攻略,不要以為戴口罩就安全了!
楊翠「個人生涯規劃」為由辭促轉會主委 葉虹靈暫代
德基水庫進帳逾250萬噸 盧秀燕籲台中供五停二勿再延8小時
「不死鳥」終於折翼?以色列政壇大洗牌,逼宮史上任期最長總理納坦雅胡
新冠肺炎》外出運動戴口罩就沒事嗎?重症醫師曝絕對不能進行的5種運動,考驗心肺恐喪命
桃竹苗達成共識!籲民眾赴市場「按身分證字號尾數」自主分流
新北首座疫苗接種站上線!超過1200坪、可供18人同時接種
鴻海積極佈局電動車,將與台塑聯手?集團證實:有接觸
疫苗荒引爆全台民怨!謝金河爆「關鍵解方」有望平息恐慌
法國疫情期間開唱!Indochine樂團偕5000名粉絲,為大型防疫實驗獻身
華爾街日報》線上課程讓美國學生作弊更容易,相關產業蒸蒸日上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梅雨鋒面來襲,各地降雨機率高!氣象局一張圖秒懂未來7天全台雨區分布,水庫有望解渴了
樓梯間總被堆滿雜物,鄰居又屢勸不聽怎麼辦?專家這4招學起來,簡單又不得罪人
中國少子化讓解放軍苦惱:兵源短缺、士兵多為獨生子女,該怎麼辦?
台灣不代工挑戰自製新冠疫苗 謝長廷曝最大弱點:時間必然拉長
陳時中抗疫犯下3大錯?醫直指「這個人」才更像是指揮官
國產疫苗也分藍綠?高端、聯亞背後政商關係大解密
台灣疫情有望翻轉?醫讚柯文哲「台北抓很準」:其他區域是關鍵
為什麼煮麵時會冒出一大堆白色泡沫,把湯匙放進去煮就消失?背後原理大揭密!
新冠疫情生變》越南發現「混合變種病毒」,官方:非常危險!
風評:館長校正時中─不能用人民的生命賭權力
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非同質化代幣(NFT)?
趙春山觀點:中美進行疫後外交「超前部署」
孫慶餘專欄:台灣人民回應嚴峻疫情之道
林岳龍觀點:政府何忍叫人民以死相挺?
汪志雄觀點:跌下神壇的陳時中,人命關天還在政治算計!
觀點投書:同島歹命,奪命的是皇上的面子與裡子
觀點投書:數位發展部成立在即,個人資料保護及應用 應有明確機制
點教育》成人應有選擇的自由——從人權理念看新疆「教育培訓中心」
王建煊專文:不孝子女多,父母當自保
觀點投書:防疫消毒人員的心聲
觀點投書:別因疫情讓營造業亮起紅燈
觀點投書:對抗新冠肺炎的一場龜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