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找尋照片中那群人30年後的身影,黃子明再攝原住民在漢文化中的困境

2017-11-04 15:18

? 人氣

由鄭南榕基金會策畫「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以攝影師、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黃子明所拍攝、紀錄的原住民社會運動議題為主軸,今(4)日舉行開幕式,現場共展出30張照片,並以2張為一組搭配當事人的「再」訪問相比出這30年間的變化與異同。現場也由黃子明親自導覽,席間也與觀眾分享拍攝過程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及策展背景,黃子明說,約莫今年5月,原由鄭南榕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清華(鄭南榕么弟)邀請黃子明展出「台籍慰安婦」的作品,但黃子明認為已多次對外展出、了無新意,而且那樣的效果只是讓觀眾再次回味歷史上的今天,無法賦予展出內容新生命。

20171104-鄭南榕基金會「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 黃子明攝影展,黃子明導覽。(甘岱民攝)
鄭南榕基金會舉辦「原權旅程」30年─ 黃子明攝影展,共展出30張照片,並以2張為一組搭配當事人的「再」訪問相比出這30年間的變化與異同。。(甘岱民攝)

扛著電腦四處找尋照片中那群人30年後的身影

幾經考慮後,黃子明決定以多年來拍攝原住民社會運動的題材為主軸,並搭配當事人在時隔30年後的訪問,重新整理為展覽內容,其中又包括他自1987年前後踏入新聞攝影行業中首次接觸的「東埔挖墳事件」、攸關原住民少女的「反雛妓運動」、各地烽火四起的「還我土地運動」,以及「都市原住民居住正義」、1989年攸關原住民勞工的「開放外勞政策」、「921地震後對原住民的文化衝擊」、以及如今還在台大醫院捷運站前與體制拼搏的「傳統領域爭議」等。

將昔日的黑白老照片重新輸出,黃子明從今年5月至今的展覽籌備期間,扛著電腦四處找尋照片中那群人30年後的身影,中途透過社群網站、網路搜尋,以及幾位社運界的朋友輾轉介紹下,產出這些展覽成品,既能呈現出當年事件的現場狀態,也藉由再攝人物現況,並搭配人物故事的訪談、回味,凸顯出原住民在當代社會中的演變與脈絡。

20171104-鄭南榕基金會「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 黃子明攝影展,黃子明導覽。(甘岱民攝)
鄭南榕基金會「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 黃子明攝影展,現場也由黃子明親自導覽,席間也與觀眾分享拍攝過程的故事。(甘岱民攝)

在「找人」的過程中反思媒體工作者與受訪者的關係

黃子明也提到,過去在新聞現場衝鋒陷陣,礙於新聞作業發稿的時效,沒能多與受訪者留下連絡方式與生活細節,然而,在這重新回頭「找人」的過程中,也讓他不斷反思媒體工作者與受訪者的關係,如今幾經轉介,跨越了30年的時空,再度與原本生疏的拍攝對象重聚,甚至成為熟悉的朋友,是這次展覽對他個人最大的收穫。

談及原住民在和文化中受到的漠視,黃子明說,原住民被現代社會以不公平的方式對待。長久以來,漢人族群文化的認知壓迫原住民文化。黃子明認為,這個社會應該有人促成理解,他也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了解這議題,讓台灣並在自由人權、思想上能有更多進步,促進社會對話。

20171104-鄭南榕基金會「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 黃子明攝影展,原住民委員會專委陳美珠。(甘岱民攝)
原住民委員會族群委員陳美珠表示,能藉由這次展覽,告訴社會大眾原住民沒有被遺忘。(甘岱民攝)

原住民族委員會族群委員羔露.瑪萊(漢名:陳美珠)到場致詞,她說攝影展邀請卡上用了30年前她在華西街街頭為原住民族少女發起「反雛妓運動」的資料照,她看到的第一眼就一直笑,問黃子明為何選這張照片?黃子明說,因為這張最具有象徵性。羔露.瑪萊也感謝有這個展覽,期望能用影像告訴主流社會,原住民即使身處在最邊緣、角落、黑暗的地方,也沒有被遺忘。

「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官網)
「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官網)

「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將於11月4日至11月25日於鄭南榕基金會展出。此外,11月11日及25日下午將舉行紀實攝影的座談會,活動為免費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

趙宥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