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安軟硬兼施的「中國夢」樣板 意外掀起的「投共潮」

2017-11-03 13:00

? 人氣

中共十九大,上海市台聯會長盧麗安(王彥喬攝)

中共十九大,上海市台聯會長盧麗安(王彥喬攝)

中共十九大台灣籍代表盧麗安的出現,讓台灣當地展開議論。在盧麗安戶籍被取消之餘,卻接連有台灣人表示「願意加入共產黨」,掀起「投共潮」。

日前剛落幕的中共十九大,台灣代表盧麗安的身影吸引了台灣媒體的關注。出身於台灣高雄旗山的盧麗安,也用台語跟現場的台灣媒體互動。這位非出生於中國大陸的台灣裔代表,也在台灣當地引發「統戰」話題。

十九大後的「投共潮」

台灣當局對此做出審慎回應,也取消了盧麗安的台灣戶籍,已經領有中國身分的她,往後將被視為「中國公民」依法入境台灣。而在此後,也有兩位來自北京大學的台灣學生王裕慶與張立齊,也表示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祖國統一」盡一分心力。

對於這樣的「投共潮」,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則表示:「這是中共一種又拉又打的兩手策略,也是要對在中國的台灣青年進行拉攏」。

前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則對BBC中文直接表示,不論是盧麗安或是王裕慶這樣的例子,只會多而不會少,過去可能只有林毅夫一人,未來要慎防投共演變成「野火燎原之勢」。

這樣的風潮也在台灣引發討論,有些網友認為,在台灣有任何加入政黨的自由,但如果加入他國政黨,又在該國從事公職,那被取消戶籍是合理,任何國家皆是如此。也有人對此支持,統派政黨新黨公開表示,這是給台灣人另一種選擇。

盧麗安形象的軟硬兼施

而除了十九大的悄然現身,近來盧麗安也開始出現在官方電視台上,侃侃而談她從台灣到英國留學、再赴中國教書的歷程。說起話來溫柔婉約的盧麗安,談論起小時候在台灣的回憶,仍舊是歷歷在目。

尤其當在回憶起小時候記憶中的高雄眷村外省老兵,貌似無助地盯著小房間的電視,沒有家人的老兵,看電視似乎成了唯一寄托,也讓盧麗安受訪時一度哽咽。

盧麗安在當中談論起去英國愛丁堡的留學經驗,提及1997年的香港回歸,當時不論英國、印度或澳門的同學,大家都熱烈討論自己的立場,盧麗安也不經問起:「那我的立場又是為何?」讓她思索自身的認同,最終盧麗安決定來到上海教書,因為「她不恐懼中共」,她要追尋自身「中國夢」。

胡文琦表示,盧麗安的現身絶不是偶然被媒體捕捉,而是有計畫性地鋪陳:「中共變得愈來愈精明,軟的只會更軟,硬的當然會愈來愈硬」,盧麗安台灣土生土長,家族又受日本統治教育,就是個很好可以給民進黨政府「參考」的案例,在共產黨的栽培下,台灣人也能一起尋「中國夢」。

深化對台的兩手策略

過去擔任文傳會副主委時,胡文琦也曾跟隨參訪團去中國參觀,當時他也在當地的小型「樂活節」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上,看到中方的政策宣傳落實。

他回憶:「我們台灣大概很難想像,他們開口閉口都是兩岸一家親、維護和平統一等用語,與其說是被指示,不如說是一種貫徹中央指令」,最後甚至還說「今天真是場和諧的活動」,聽起來或許詭異,但他們柔性訴求是持續深化。

如同之前學者賴岳謙對BBC中文所言,中國會在未來擴大壓力,將台灣的國際地位內政化,胡文琦也提到同樣概念,「用卡式台胞證比用中華民國護照更能解決台灣人在國際上的問題」,內政化手續跳過民進黨。他也直接說「連國民黨都被共產黨跳過去了,國共論壇也是」。

在8月吳敦義上任後,胡文琦也離開現有職位,但他還是認為,民進黨與國民黨都需要思考深化合作來壯大經濟的可能。他認為:「過去國民黨執政要與民進黨會談,民進黨不想要,然而現在民進黨執政邀請國民黨協商,國民黨也不要,這樣惡性循環也不是辦法。」

他認為,要應對中國這樣的兩面手法,台灣朝野兩黨需要彼此各退一些,「現在時間已經不站在台灣這邊了,中共手法更細膩,與其一直喊打,不如在經濟上直接壓制,然後用台灣的兩黨惡鬥當作範例,證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更好。」他語重心長地說:「盧麗安不會是第一個案例,還會有更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