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根觀點:民國剪影─從劉昉戎馬生涯探索民國史真相《從1904年到西安事變》

2020-12-13 07:00

? 人氣

各蘇區的三十萬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於1936年10月抵達陝北時,只剩下殘兵敗將約三萬人,被國民黨以十倍的兵力包圍。當蔣介石即將大功告成之際,突發的西安事變打斷了他的計畫,也為已奄奄一息的中國共產黨提供了生機。(圖/維基百科)

各蘇區的三十萬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於1936年10月抵達陝北時,只剩下殘兵敗將約三萬人,被國民黨以十倍的兵力包圍。當蔣介石即將大功告成之際,突發的西安事變打斷了他的計畫,也為已奄奄一息的中國共產黨提供了生機。(圖/維基百科)

他的臉龐削瘦,中等身材略帶佝僂,神態舉止溫文儒雅,只有當我們對他行起立敬禮時,他才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凜然的威儀,很鄭重地以七十五度鞠躬向我們回禮;他上課時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解艱深的文言文,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顯示出他古文造詣的深厚,以及為我們備課的用心!他的一手粉筆字秀麗蒼勁,下課後,一定要親自將黑板擦拭乾淨後才肯離開教室。除了上課外,常看見他孤獨地緩步在校園裡-他是我高三時的國文老師劉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聽說劉昉老師在大陸時期官拜中將,曾任華中重鎮武漢地區的警備司令部司令,因為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將領,來台後被解除軍職,才用他早期廣西師範的學歷應聘來金門中學當我們的老師。他在學校時絕口不提他的過去,據同是國文老師的鄭藩海老師回憶,同事聚會時,不免有人問及此事,劉老師的標準反應是:淡然一笑,輕輕地說:那是同名之累。

劉昉(取自工程師的理性與感性臉書)
每次回金門經過高中母校時,劉昉老師當年那孤單落寞的身影總是再次浮現在我的心中,讓我想起陸游的《訴哀情》:「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取自工程師的理性與感性臉書)

但是,凡走過必留痕跡。高我一屆的工研院前協理許友耕學長憶及,劉老師上地理課時尤其精彩,曾聽老師不經意提到,他走過大陸35省中的20省;還有上國文課詩經《蓼莪》篇,劉老師唸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時,聲音突然哽噎,大家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時,他已經放下書本,走出教室。從窗戶看出去,看得出老師不時擦拭眼淚在啜泣,好一會兒後才回到教室幽幽地說:「人家連家裡的隨從貓狗都帶到台灣,我連自己的父母都沒法子保護!」

每次回金門經過高中母校時,劉昉老師當年那孤單落寞的身影總是再次浮現在我的心中,讓我想起陸游的《訴哀情》:「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近半世紀後的今天,對恩師的無法忘懷促使我一頭栽進浩瀚的故紙堆中和互聯網裏,企圖從龐雜的戰史中覓尋與恩師有關的蛛絲馬跡,試著勾勒出他的一生和他曾有過的戎馬生涯…

1904年(清光緒30年)那年

1904年,當古老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變局之際,劉昉出生於大清西南邊陲的廣西省桂林府荔浦縣。同樣祖居桂林的李宗仁這年13歲,因為當塾師的父親應徵出洋當華工,他從老家臨桂縣西鄉的兩江墟到縣城裡上新式學堂,被城裡的同學譏笑是「鄉下的傻瓜」。11歲的白崇禧成長在桂林六塘山尾村一個回民家庭裏,父親在前一年過世,家產為不肖夥計所侵奪;鄰省湖南湘潭比白崇禧小九個月的毛澤東,在韶山老家做拔草、放牧、拾糞、砍柴等農活,同時跟隨三家村塾師學識字。遠在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的蔣介石這年17歲,兩年前與大他5歲的毛福梅成親,有感於孤兒寡母少妻在老家溪口鎮受到土豪劣紳的欺凌,決定出去闖蕩一翻事業,隔年春東渡去了日本。「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些少年郎爾後將在神州大地捲起千堆雪,塑造成海峽兩岸和世界現今的格局,影響了劉昉和你我無數人的一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