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除了封鎖天台,我們還能做些甚麼?

2020-12-13 05:30

? 人氣

大學生自傷事件頻傳,教育本質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資料照,圖截自推特)

大學生自傷事件頻傳,教育本質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資料照,圖截自推特)

近幾個月來,台灣各大學傳出許多令人遺憾的消息,短短數天內就有五個大學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截至11月止,今年已有逾70起大學生輕生的案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這個令人遺憾且亟需解決的問題,身為主管部門的教育部有何應對方式呢?教長潘文忠對於這樣的問題,除了照慣例發表談話,鼓勵校方與同學多關懷高風險學生外,竟僅發函各大專院校「強化頂樓門禁措施」。解決學生輕生的問題,單單僅是以封鎖天台與鼓勵關懷就能達到的嗎?而這樣的解決方案真是治標治本的方法嗎?

查看數據可以發現,教育部近年發表關於學生自傷、自殺事件死亡人數統計可以發現,近五年學生自殺死亡人數從2017年的32起,每年急速攀升至今年的78起案例(截至11/17),遠遠超過2017年的兩倍有餘。而衛福部去年的統計也反映出15~19歲青少年自殺率急速攀升,2019年自殺人口已達到每十萬人中有6.2人,在在顯示解決青少年與學生自殺的問題是政府刻不容緩的議題。

而筆者認為,在青少年自殺的背後雖包含許多不同的個人因素,但歸因於社會,其實政府與教育部門仍有以下的面相可以努力:

一、教育制度的問題雖已老生常談,但在有問題的教育制度下,確實也對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也造成了不小的社會問題。在台灣仍然以就業導向與名校光環、重出路而非興趣的社會氛圍下,往往未能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導致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才發現根本對於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或是學習的內容與想像有據的落差,進而在學習上有諸多的障礙。如何將每一位學生擺在對的位子,讓大家都能有發揮的空間與舞台與讀書的興趣,或許值得教育部花心思在國教與高教的銜接上做出制度的改善。

二、到了近代,心理疾病已越來越盛行於台灣社會。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社會有近百萬人受憂鬱症所苦,其中青少年人口中更有6.8%患有重度憂鬱症。在心理疾病如此高比例的社會中,我們對於精神疾病的瞭解卻是極為不足的。台灣社會尤其青少年族群往往並不會將心理疾病看作為一種疾病,僅是認為可能是一種短時間的情緒低落,或認為罹患心理疾患是一種軟弱的象徵。在忽視心理疾患重要性的情況下,往往在心情低落或憂鬱症發作時也不願尋求幫助。而校園中的心輔系統也有行政效率不佳的問題。因此政府如何解決社會對於心理疾患的不理解以及校園心輔機制也是重要的解決課題。

天臺理應是讓學生們在課業繁忙之餘,能夠舒緩身心、看開視野的舒展台,而非讓一個個生命走向殞落的懸崖。也因此在面對令人遺憾的消息的同時,希望教育部能審慎思考,學生自殺的問題究竟起因為何?而身為教育制度的制定者,又應該以何方式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給下一代的學子?最後,也請記得,這些逝去的學生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曾經都是活生生、對著某些事物熱情的青少年。

*作者為社會系學生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