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仍在監控!警政署7萬卷宗揭白色恐怖秘辛:到最後連警察都不知道要寫什麼

2020-11-12 08:00

? 人氣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1日舉行「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取自促轉會網站)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1日舉行「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取自促轉會網站)

這對地方警察來講也很困擾,他們查訪發現大多人都很安份守己、不知道有什麼問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11)日舉行「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報告第6波政治檔案徵集高達7.7萬案的警政署監控檔案初步研究發現。促轉會研究員陳昱齊指出,所謂「特殊份子」直至1991年《刑法》100條修正後、甚至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前都仍有被監視,這龐大的業務量也讓警察困擾,寫到後來都不知道該寫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促轉會主委楊翠表示,本次警政署檔案來自2018年檔案管理局依《促轉條例》展開的第6波政治檔案徵集,而後促轉會加入,加速徵集、解密、移轉等工作,檔案總量超過13萬7000多案,是過去5波總和的9到10倍,其中警政署就有7.7萬案。而在警政署的「保防檔案」裡,很大一部份是對政治犯家屬監控,不只是針對其中一位家屬,是整個家庭、跨越很多世代的監控。 

20201111-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1日舉行「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主委楊翠發言。(取自促轉會網站)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1日舉行「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主委楊翠發言。(取自促轉會網站)

陳昱齊指出,雖然過去幾次檔案管理局也曾徵集警政署檔案,但與本次徵集相較之下少很多、僅1000多案,大多為通緝逃犯的檔案,不限於叛亂犯、包括逃兵、各式各樣,跟白色恐怖研究關聯較弱;國史館則多以1980年代後秘書、外事、刑事檔案為主,台灣文獻館的10036卷警務處檔案則以1946至1994年間的組織編制執掌、人事業務等為主。

到了2018年檔管局第6波徵集,警政署檔案與之前總量相比就有220倍差距,1987年解嚴前占88.7%、解嚴後占11.24%,然而以「保防」之名對政治犯家屬的的監控不限於解嚴前,遠超越解嚴後。

20190329-政大陳昱齊同學出席「鄭南榕&言論自由」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述。(蔡親傑攝)
促轉會研究員陳昱齊11日出席「政治檔案徵集與研究初探發表會」。(資料照,蔡親傑攝)

陳昱齊介紹,警政署所做的「保防業務」雖然直至民主時代的今日仍有進行、2019年改稱「安全防護」,過去威權統治時期與今日最大差別在於會做政治偵防、審查當事人的政治思想與言行──過去政府不斷強調「保密防諜」,其中「防諜」字面上看來是要防止「匪諜」滲透,然而在當時政府眼中並不是只有共產黨相關人士才叫「匪諜」,任何思想不見容於當權者的民眾都將被掛上「匪諜」標籤。

保防體系「社會」占最大宗 數量龐大監控得「挑重點」

所謂「保防」分為3大體系,包括政府機關人士(屬調查局負責)、軍隊(屬政戰)、社會(屬警政署),本次檔管局新徵集檔案即過去警政署執行保防工作留下的檔案,數量極大,7萬多案裡有超過95%都是針對個人的檔案,所謂「社會保防」範圍遠比軍中跟機關來得大;然而,威權政府也很難做到對每個個人都監控,因此會「挑重點」,找出誰特別具「威脅」、加以看管。

在保防業務下被挑到的「重點」之一,是對所謂「特殊份子」進行監控,陳昱齊表示,這些人被政府認定其思想、言行可能對政府存續造成威脅,因此特別加以監控,此外檔案還有另一類人被定義為「偏激份子」,其性質有別於「特殊份子」,但都是政府監控的一環。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