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的新美國總統

2020-11-12 06:10

? 人氣

77歲的民主黨參選人喬·拜登(Joe Biden)與亞非裔女性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當選美國總統,阻斷了美國總統川普的連任之路。(美聯社)

77歲的民主黨參選人喬·拜登(Joe Biden)與亞非裔女性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當選美國總統,阻斷了美國總統川普的連任之路。(美聯社)

台灣時間11/8凌晨,歷時四天全球矚目的美國大選結果終於揭曉,由77歲的民主黨參選人喬·拜登(Joe Biden)與亞非裔女性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當選,阻斷了川普的連任之路。西方主流媒體在選前一致看好拜登,甚至預測12年前歐巴馬(Barack Obama)當選時的藍潮(Blue Wave)會再現,然而拜登不但贏的很辛苦,民主黨在眾議院甚至掉了幾個席次。和西方主流價值不同的是,根據英國民調機構 YouGov調查,川普(Donald Trump)在台灣有42%的支持率,遠遠超過拜登的30%,更是亞洲調查國家中唯一支持川普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在台灣有高支持率的原因是他對中政策教過往民主黨籍總統強硬,任內「通過」多項友台法案及更10度對台軍售,但在此要注意的是美國的三權分立,行政單位提出的法案需要美國國會通過,因此代表友台法案不僅僅是川普的想法,美國國會內部也有一定跨黨派的友台聲量。加上拜登在選前的對中政策不明顯,被猜測會遵循歐巴馬時期的對中政策,造成台灣民意普遍一面倒支持川普,但面對新的美國總統,台灣人不應太過於悲觀。

回顧以往美國友台政策也不難發現民主黨政府的蹤跡,1995年李登輝前總統訪美至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公開演說,即是在美國國會兩院決議及民主黨籍的柯林頓政府同意下進行。隔年1996 台海危機,美國調派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也是在柯林頓 (Bill Clinton) 任內,不難看出友台政策並不一定是隨著黨派改變的。加上新冠疫(COVID-19)情肆虐全球,全球反中情緒上揚。拜登選舉之路不如預期順利,也代表美國國內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民眾支持川普,拜登需要撫平因選舉撕裂的美國,必定無法表現的過於親中,若認為拜登上台一定會減少友台政策,太過於武斷,但友台的程度為何則須再觀察。

美國大選結果出爐,許多台灣民眾擔心將對兩岸關係造成負面影響。但從美國的結果來看,拜登以不到3%的差距贏得美國總統,仍有七千多萬人支持川普,太快有明顯的親中政策會讓拜登無法凝聚跨黨派的共識。另外川普主張的是孤立主義,任內退出許多國際組織和協定,中國可以趁勢壓縮美國在國際的聲量,拜登上台後有很大的機會重新回歸國際組織的參與、修復與盟友之間的關係,對中國來說不一定是好事。遏制中國勢力擴張以維持美國霸主已成跨黨派的共識,台灣可以從中謀取生存空間,但也須注意與兩大國之間的距離,避免一同掉入中美兩國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中。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自主學習小組成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