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獨家:賴幸媛、王毅隱身幕後主導ECFA經貿協商

賴幸媛在ECFA協商幕後猛踩煞車,防止經貿部門在談判中失控。(新新聞資料照)

二○一○年一月ECFA第一次正式協商在北京舉行,在那之前,兩岸已交鋒多次,稱做「工作階層的協商」,不對外公開。

工作階層協商期間,對於ECFA的走向,中國大陸國台辦與商務部之間頗有爭執,台灣方面亦然,陸委會力主不能衝擊台灣傳產與農民,經濟部轄下單位則傾向大幅度地自由開放。

藉定調機會,賴幸媛警告經貿部門

協商初期,國台辦與陸委會一度沒盯好,兩岸的經貿單位越談越深入,按照國際間自由貿易協定的規格談下去了,差點將ECFA談成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大陸並要求在ECFA裡放入「正常化」的字眼與概念。

當時民進黨立委們也要求ECFA必須是個「正常化」的國際協定,他們以為經貿協議的正常化,將讓台灣往正常國家邁了一步。殊不知所謂經貿正常化,指的是全面開放市場,民進黨分不清左右,他們大聲疾呼的主張會讓絕大多數的中國大陸產品零關稅地傾銷到台灣。

ECFA協商初期,我方的經貿部門似乎被中國大陸的商務部牽著走,時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努力阻止。

當時我剛到陸委會工作,賴幸媛指示三點原則要我擬成文章公開發表:ECFA不是催命符也不是萬靈丹;絕對不擴大大陸農產品來台;不會開放陸勞。整篇文章表面上批判民進黨對ECFA的扭曲,實際上賴幸媛藉機定調ECFA,若拚命把ECFA說成仙丹妙藥,人民期待越大,失落就越大。

一○年四月,透過媒體專訪,賴幸媛更將ECFA闡釋為具備WTO精神的特殊協議,她說ECFA是小而必要的協議,不是大而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不應該完全照WTO的通例來走。

ECFA(新新聞資料照)
兩岸談判初期,陸委會努力讓民眾了解ECFA不是催命符也不是萬靈丹。(新新聞資料照)

賴幸媛在幕後強勢主導

ECFA工作階層的協商,一下子談得太細、太多,台灣經貿團隊沒有議題設定的能力,只在細節上與中國大陸爭奪,讓政府高層們嚇出冷汗。

踩煞車的不只賴幸媛,時任總統馬英九也向經濟部表示:「ECFA的路都走錯了,幸媛是對的。」並指示了具體的做法:協議文本不能放入「正常化」;ECFA要縮小規模。他說,牛肉麵大碗的我們吃不完,還要付大碗的錢,點小碗的就好。

一○年三月三十一日ECFA第二次正式協商於桃園舉行,我方成功地把「小而必要」的概念落實為白紙黑字,中國大陸承諾不要求我方進一步開放大陸農產品輸台;早收清單將不影響台灣的弱勢產業和中小企業;雙方並確認ECFA不涉及開放大陸勞工的議題。賴幸媛公開宣布,民眾最關切的農產品、弱勢產業及勞工問題,該守的都守住了。

在桃園大溪的ECFA協商,中國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長唐煒與我方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主談,但台灣陸委會與大陸國台辦的局處長掌控全局。

兩岸開記者發布會的前一晚,賴幸媛在辦公室待到凌晨,談判團隊談好的新聞稿草稿一次次傳到陸委會,賴幸媛一次次駁回,一直提高我方的要價,直到她滿意為止。

賴幸媛在幕後強勢主導了ECFA的第二次協商,但新聞畫面上,民眾看到的是唐煒與黃志鵬握手,局長層級的協商,喧騰宛若另一個江陳會。

幕後的角力,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也扮演關鍵角色,陸委會與國台辦聯手定調ECFA,牽制了台灣經濟部與中國商務部。

媒體呈現協商大將黃志鵬的風光姿態,他卻是此次協商的最大苦主。協商甫結束,《聯合報》連刊三天大溪協商的內幕報導,掛上記者李志德的名字,內容詳細精準,彷彿寫稿者在協商密室裝了竊聽器。

報導沒有扭曲會議實情,但把我方在某些項目上的讓步歸罪於黃志鵬,其實那些項目本來就是我方策略運用的誘餌,拿來當籌碼,和中國大陸交換其他項目,黃志鵬無辜被抹黑。

因為李志德主跑陸委會,經濟部一口咬定陸委會洩密。我細細閱讀報導內容,判定是經濟部官員洩密,覬覦黃志鵬官位的內鬥產物。這三則內幕的真正作者不是李志德,應該是報社為了保護報導者,掛上李記者的大名做為掩護。陸委會為了自清,主動發函調查局偵辦此洩密事件,但查無結果。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日本接受訪問。(美聯社)
現任中國外交部長的王毅10年前任職國台辦主任時,在ECFA協商方面扮演關鍵腳色。(美聯社)

北京並沒有處處放水「讓利」

談判過程諜影幢幢是常態,陸委會曾要求國安局提供大陸協商官員的個人誌,了解其談判風格,結果拿到的只是學經歷、家庭成員等基本資料,於事無補。

我方曾在某次工作階層協商時邀請國安局派人假冒海基會幹部,坐在協商桌的第二圈,觀察彼方官員的互動,解析他們的言語戰術和互動謀式。結果國安局的官員到了會場,楞頭楞腦地問說到底要他們來做什麼。此後,我方各機關對國安局不存冀望,大溪協商就沒請他們共襄盛舉。

ECFA協商的結果,兩岸各取所需,但大陸官員對於賴幸媛在大溪協商時的咄咄逼人頗有微詞,曾當面對我說:「哪有人在協議未成形時,就先拚命說『不、不、不』的。」

但其實陸方心裡清楚,把「不開放大陸勞工」、「不擴大開放農產品」、「不衝擊中小企業」說清楚,化解台灣民間的擔憂,ECFA才走得長久。

ECFA的早收清單,台灣輸出大陸多於大陸輸入台灣,大陸宣稱是「讓利」,賴幸媛則強調這是符合兩岸貿易比例原則下的結果,不是讓利。賴幸媛的說法,大陸高層官員憤怒,曾當面對我說:「你們可以不承認『讓利』,但不應公開否定『讓利』,否定大陸對台的善意。」

與國台辦高層密談扭轉方向

其實ECFA談判過程艱辛,兩岸團隊心知肚明,大陸強調「讓利」,說得好像大陸一路放水讓台灣予取予求,這不是實情。

ECFA談判的另項關鍵成果,是文本裡沒有放入中國大陸堅持、也是民進黨立委們所期待的「正常化」,取而代之的是「考量雙方經濟條件」。這八個字意思是雙方經濟量體懸殊,大陸太大,台灣太小,所以台灣不讓大陸貨品全部進來。

兩岸簽署ECFA當天,賴幸媛公開表示,這八個字是守護台灣的安全閥,哪些項目要開放或降關稅,由台灣自行考量經濟條件來決定,沒有期程限制。

ECFA原本會是個大而全面開放的自由貿易協定,後來長成了小而必要的協議,關鍵點不只在大溪協商,還有這之前賴幸媛與國台辦高層的密談,關鍵性地扭轉了ECFA的方向,部分細節我揭露於將出版的新書,下期《新新聞》會有書摘。我也鼓勵賴幸媛盡快將她任職陸委會主委的工作筆記整理出版,與對岸交手的經驗,應該跨黨派傳承。

馬政府成功地讓ECFA成為「考量雙方經濟條件」的經濟協議,台灣市場不向大陸全面開放,賴幸媛也強力施壓兩岸經貿單位,希望後續的服貿與貨貿談判不要背離ECFA的精神。

在兩岸關係上太重要的八個字

後來開會討論貨貿協議時,賴幸媛依舊主張「小而必要」,堅持貨貿談判遵循「考量雙方經濟條件」原則,她說:「就是威全你想出來的那八個字。」

這八個字在兩岸關係上太重要,我實在很想攬上這個功勞,但我不記得這是我的創作,可以確定的是,這八個字代表的概念是賴幸媛與陸委會業務處花腦筋的成果,賴幸媛記錯了。(本文作者曾任職於陸委會主委辦公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施威全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