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新加坡大選結果出爐,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AP)雖然贏得國會選區選舉九十三個席次中的八十三個,保有絕對多數優勢,但得票率從二○一五年將近七○%下降至六一%。
星國國會將有十二名在野議員
至於最大在野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得票率維持在一一%左右。而新政黨新加坡前進黨(PSP)雖然在這次選區選舉中沒有人當選,但得票率獲得一○%。
新加坡前進黨領導人、秘書長陳清木過去是人民行動黨國會議員,其競選口號為終結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甚至獲得總理李顯龍弟弟李顯揚的支持,顯然這一○%的得票率是從人民行動黨分裂出來的。
本次投票率高達九五%,採記名、強制投票,若無理由未投票會被處罰,除了單選區之外,還兼採四人和五人集選區的制度,這是種候選人團概念,當此選區某一政黨獲得多數票,同黨的四、五個候選人就集體當選,這讓執政黨更容易掌控選舉。即使選制不利於在野黨,陳清木所在的西海岸集選區,該黨雖敗給得票率五一%的人民行動黨,但仍獲四九%的選票。

根據星國選制,國會選舉中,如果當選國會議員的反對派候選人少於下限,會按照得票率高低,邀請若干名得票率超過一五%、卻在大選中落敗的反對黨候選人加入新國會,稱為「非選區議員」。一六年新加坡修憲,非選區議員席次從九名增加至十二名。此次工人黨取得十席,因此非選區議員僅能開放兩席給在野黨,由西海岸集選區的新加坡前進黨取得,未來新加坡國會會有三個政黨。新加坡前進黨在國會的表現,將牽動未來新加坡政黨政治的發展。
王瑞杰接班有健康隱憂
李顯龍雖然連任總理,但在選後也承認:「年輕選民希望在議會中看到更多反對黨議席的存在。」而從投票行為來看,選民更希望在野黨是透過選區選舉選上,而不是透過非選區議員的安排進入國會。
新加坡第四代接班人、現任副總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更換選區至東海岸集選區,其結果僅獲得五三%選票,低於一五年該選區人民行動黨獲得的六○%選票。
另一位第四代接班人黃志明在盛港集選區則敗北。空軍出身的黃志明,在一五年當選議員後,曾擔任教育部代部長。他的落選也增加第四代接班梯隊的困境。
李顯龍對外宣稱將在二二年滿七十歲時交棒,在東海岸集選區險勝的王瑞杰可能擔任下一任總理。不過,王曾在一六年因動脈瘤引起中風,雖然急救後恢復良好,但未來健康問題是他前進總理之路的隱憂。
王瑞杰一九六一年出生,萊佛士書院畢業後至英國劍橋修讀經濟,返星後加入警界,九三年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之後曾在教育部、貿工部、貿易發展局、金融管理局服務,也擔任過李光耀首席私人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