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俐觀點:共體時艱靠社會集體意識,而非三倍券

2020-07-17 06:30

? 人氣

全台郵局15日起開放購領振興三倍券,民眾展示剛到手的三倍券。(盧逸峰攝)

全台郵局15日起開放購領振興三倍券,民眾展示剛到手的三倍券。(盧逸峰攝)

經濟學家多半不喜歡政府對市場的管制。管制是對個人自由的傷害,而且經濟學家也認為:長期來說,政府並不會比市場更瞭解民間各種資源供需程度細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的方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體經濟學很強調「預期心理」。比方說,發生疫情期間預期口罩會上漲,於是大家現在都瘋搶囤貨,導致「現在」價格就上漲。也就是說,「預期上漲」的心理,導致應該在未來發生的事,此刻就發生。

20200321-民眾在藥局外排隊買口罩,形成壯觀人龍。(盧逸峰攝)
防疫期間,民眾排隊搶購口罩的預期心理。(資料照,盧逸峰攝)

同樣道理,你當然可以認為政府發放3000元振興券沒用,覺得擾民,覺得討厭,所以消極配合。不管是想拿振興券去套利,拿振興券買貨再退貨換現金(p.s大賣場已有反制規定),或是任何可以把振興券換成你自己想要的現金而不多消費...只要合法,這都是你的選擇。

很多人說 (例如國際政治關係評論專家賴岳謙批評) 美國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都直接發放, 國家少掉多消耗的人力成本和紙張浪費 畢竟才2000 為何不直接發一發算了 可是這邊要注意的是 振興和紓困不同 先前紓困已經一波了 該拿到的都有拿到了 現在政府是額外為了振興中小企業、國家經濟而作之措施。要知道,民以食為天,田宅乃古時衡量一個人生活品質之指標,食衣住行育樂的順序雖然質得參考,但這是一個循環,通常有能力消費在育樂的人才是主要消費族群。你說台灣人勤儉普遍有儲蓄習慣,所以造成經濟不流動,所以反正一般人一個月一定會花超過二千,為什麼不直接給,等於他們從銀行提領? 要曉得這樣等同國家增加貨幣/印鈔,會弄亂國幣價值變向造成微通膨效應,現在的美鈔貶值就是這樣的原理。

然而,美國的stimulus checks也是需要另外印紙本。 ‘Buy one get two’或‘Buy one get three’的重點在於,需先啟動那個’Buy one’,能讓大家動起來活絡經濟就是好事,即能發揮些乘數效應。大家其實也可以選擇,考量到這波疫情有許多人失業,公司倒閉,為了你居住的這塊土地,為了讓臺灣社會更快恢復正常市場活力,讓失業的人能重新有機會溫飽,因此支持並鼓勵身邊朋友大家多消費。

還是那句話,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是社會集體意識成就的。如果大家的集體意識是消極配合,在預期心理的情況下,刺激經濟的結果就會是消極的,受傷的還是整個社會。

反之,社會集體意識如果團結,大家都願意在這疫情影響下共體時艱,每個人多花2000元,讓消費市場能有400~500億去當點火器,或許就能有機會創造出更高的消費乘數效益。

政府固然要持續緊盯、優化或檢討振興券的效益,因為他們的責任是整個市場;然而,簡化到你我的行為,就只需要「用1000元,讓市場產生消費3000元」的效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依俐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