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俐觀點:共體時艱靠社會集體意識,而非三倍券

2020-07-17 06:30

? 人氣

全台郵局15日起開放購領振興三倍券,民眾展示剛到手的三倍券。(盧逸峰攝)

全台郵局15日起開放購領振興三倍券,民眾展示剛到手的三倍券。(盧逸峰攝)

經濟學家多半不喜歡政府對市場的管制。管制是對個人自由的傷害,而且經濟學家也認為:長期來說,政府並不會比市場更瞭解民間各種資源供需程度細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的方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體經濟學很強調「預期心理」。比方說,發生疫情期間預期口罩會上漲,於是大家現在都瘋搶囤貨,導致「現在」價格就上漲。也就是說,「預期上漲」的心理,導致應該在未來發生的事,此刻就發生。

20200321-民眾在藥局外排隊買口罩,形成壯觀人龍。(盧逸峰攝)
防疫期間,民眾排隊搶購口罩的預期心理。(資料照,盧逸峰攝)

同樣道理,你當然可以認為政府發放3000元振興券沒用,覺得擾民,覺得討厭,所以消極配合。不管是想拿振興券去套利,拿振興券買貨再退貨換現金(p.s大賣場已有反制規定),或是任何可以把振興券換成你自己想要的現金而不多消費...只要合法,這都是你的選擇。

很多人說 (例如國際政治關係評論專家賴岳謙批評) 美國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都直接發放, 國家少掉多消耗的人力成本和紙張浪費 畢竟才2000 為何不直接發一發算了 可是這邊要注意的是 振興和紓困不同 先前紓困已經一波了 該拿到的都有拿到了 現在政府是額外為了振興中小企業、國家經濟而作之措施。要知道,民以食為天,田宅乃古時衡量一個人生活品質之指標,食衣住行育樂的順序雖然質得參考,但這是一個循環,通常有能力消費在育樂的人才是主要消費族群。你說台灣人勤儉普遍有儲蓄習慣,所以造成經濟不流動,所以反正一般人一個月一定會花超過二千,為什麼不直接給,等於他們從銀行提領? 要曉得這樣等同國家增加貨幣/印鈔,會弄亂國幣價值變向造成微通膨效應,現在的美鈔貶值就是這樣的原理。

然而,美國的stimulus checks也是需要另外印紙本。 ‘Buy one get two’或‘Buy one get three’的重點在於,需先啟動那個’Buy one’,能讓大家動起來活絡經濟就是好事,即能發揮些乘數效應。大家其實也可以選擇,考量到這波疫情有許多人失業,公司倒閉,為了你居住的這塊土地,為了讓臺灣社會更快恢復正常市場活力,讓失業的人能重新有機會溫飽,因此支持並鼓勵身邊朋友大家多消費。

還是那句話,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是社會集體意識成就的。如果大家的集體意識是消極配合,在預期心理的情況下,刺激經濟的結果就會是消極的,受傷的還是整個社會。

反之,社會集體意識如果團結,大家都願意在這疫情影響下共體時艱,每個人多花2000元,讓消費市場能有400~500億去當點火器,或許就能有機會創造出更高的消費乘數效益。

政府固然要持續緊盯、優化或檢討振興券的效益,因為他們的責任是整個市場;然而,簡化到你我的行為,就只需要「用1000元,讓市場產生消費3000元」的效益。

如果這麼簡單的行為還是覺得很為難,很討厭,誠如我說的,那就按照你原本的消費行為模式過生活就好,也不要去管到底振興券是什麼鬼東西。該吃吃,該睡睡,該玩樂玩樂,比起疫情期間少花費的狀況,也是對台灣消費市場很大的貢獻。

台灣在這波疫情對抗下非常團結,才讓我們有如此傲人的成績,那麼,振興疲弱的消費市場,同樣需要大家團結一起努力。

無論你是否支持3000元振興券,只要願意做到「恢復正常生活時的消費水準」,其實也能讓台灣經濟逐步轉好。至於振興成效好壞,就看台灣人的社會集體意識如何做決定了。試列幾項國人抱怨的原因,並試著解答,希望這些答案能緩解排除領三倍券的不平之氣。

Q:印券要花錢,既然每個國人都有,哪位何不像桃園市長一樣大灑幣呢?

A:目的是增加國家市場消費力,目的並非為了疫情賑災或是貧困救助 。之前的stimlus發放已經達到現金發放的目的,美國的救濟金也有初步排冨的設計,因此不是每個人都有 

Q:我覺得政府發這3000元振興券無法刺激經濟

A:刺激經濟成功與否是政府的事,你其實只需決定「拿或不拿」就可以。

Q:為什麼不直接發現金?

A:振興的角度是希望消費市場活絡,給現金也許大家只會落袋為安,未必會真的轉換成消費。

Q:我就算拿到振興券,也只是替代平常消費而已

A:每個人的消費行為政府無法管,政府需要做的是刺激市場,特別是供應商、店家,讓他們對市場有期待、有信心,並開始產生訂單效應,這樣產業就能開始動起來

Q:發這麼少,根本沒用,買不了多少錢

A:台灣現在相對其他國家安全,但別忘了,疫情在全球狀況依然嚴峻,政府不能在這時候梭哈撒幣,保留一點銀彈持續觀察後續狀況

Q:花1000元可消費3000元,政府補貼的還不是我的稅金?為什麼要我用1000元去換?

A:既然稱為「振興」,目的就是為了鼓勵民眾「多消費」。如果感覺好像逼你花1000元去換多的2000元振興券「多消費」很討厭,可以選擇放棄不參與、不領取,按照平時日常消費方式過生活即可,未必一定要「多消費」。

Q:振興券發放與機制根本擾民!

A:如果此刻台灣因為疫情關係,百業蕭條,多數民眾流離失所,很多人餓肚子睡公園,失業率50%,你還會覺得發放振興券很難用、很擾民?應該不會。因為你那時候只在乎活下去,不是領的爽不爽的問題。台灣在疫情防控上做得非常好,以至於大家忘了振興之目的,是因為有許多產業、店家、公司,因為這波疫情倒閉、停業,更有許多人因此沒了工作。也許稍微擾民,但你還是可以拿得到,並且因為你的多消費讓基層失業勞工能重新有工作,有口溫飽,這一點點的不方便或擾民,便有了很積極的社會意義。畢竟,你只是不方便一下子,很多人可能已經不方便好一陣子。

*作者為企業法律顧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依俐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