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政府對於媒體的管理可以更積極

2019-06-28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即使媒體並沒有傳遞假訊息,但只要對於事件報導沒有對其本質的正面與反面並陳,就會很容易造成民眾的誤解,或造成民眾的決策錯誤。(資料照,簡必丞攝)

作者認為,即使媒體並沒有傳遞假訊息,但只要對於事件報導沒有對其本質的正面與反面並陳,就會很容易造成民眾的誤解,或造成民眾的決策錯誤。(資料照,簡必丞攝)

政府對於我國銀行業在中國的金融曝險多僅採取消極管理,一旦面臨巨大經營風險,將對台灣經濟產生傷害。對於媒體的管理也是如此,政府不應僅以言論自由來管理媒體,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六月二十三日舉行的「反紅媒」大遊行吸引許多民眾參與,也讓中國對於台灣媒體的影響力再度引起社會討論。事實上,不同媒體為了其本身市場定位的考量,本來就會有不同立場,但是若媒體傳達訊息的角度過度單一或偏頗,則容易造成社會大眾在接收訊息上對於特定事件或國家的面貌有所誤解。

若此,就會影響許多訊息接收者的決策。 假訊息是目前各國政府均非常在意的事,假訊息對於民眾的投票影響也已引起各國政府注意。即使媒體並沒有傳遞假訊息,但只要對於事件報導沒有對其本質的正面與反面並陳,就會很容易造成民眾的誤解,或造成民眾的決策錯誤。 以過去許多台灣媒體對於中國市場的報導為例,我們所接收到的訊息多是中國的人口眾多與市場潛力無窮,但是對於投資中國市場的風險幾乎沒有報導。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對於市場狀況的掌握若不夠全面,將很容易產生投資虧損;對於投資大眾而言,在購買金融商品時,若對於金融商品所連結的市場資訊瞭解不足,也很容易使其投資血本無歸。

在美國與中國發生貿易衝突前,許多廠商對於中國市場雖有疑慮,但是對於中國的投資仍緩步進行。然而,在美中貿易衝突後,由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日趨嚴格,使得許多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製造商紛紛將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可惜的是,對於賺取微薄出口利潤的台灣廠商而言,已沒有能力移出中國。

任何投資決策都會有風險,但是投資人若只聽取片面訊息而進行投資,將會面臨極大虧損,過去許多國人投資或購買人民幣產生巨大虧損,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不僅一般的投資大眾,過去台灣金融業大舉到中國設點,也是造成台灣金融對於中國曝險無法解決的另一棘手問題。 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境內的廠商必然面臨極大的生存威脅,若有愈來愈多的廠商面臨生存威脅,將會使得與這些廠商往來的銀行也受到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台灣政府對於我國銀行業在中國的金融曝險多僅能採取消極管理,若銀行業一旦面臨中國市場的巨大經營風險,將對台灣經濟產生傷害。

由以上討論可知,政府不應僅以言論自由來管理媒體,對於無法公平客觀報導事實的媒體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作者為淡江經濟系副教授。本文原刊新新聞1686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