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空觀點:百年滄桑─紅藍綠交錯擠壓的「中華民國派」

2019-05-12 07:10

? 人氣

五四運動,抗議者於北京示威。(取自維基百科)

五四運動,抗議者於北京示威。(取自維基百科)

今(2019)年適逢「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也是「六四天安門運動」三十週年。面對如此重大的歷史時刻,分處兩岸的中國共產黨(紅)、中國國民黨(藍)及民主進步黨(綠),分別抱持著大異其趣的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特別是當國際局勢上美中貿易戰的前景未明,以及臺灣內部政局正因2020年總統大選陷入混沌狀態,三方勢力對是否該紀念「五四」?該如何紀念「五四」?又該如何從這起歷史事件汲取最大程度的實際政治利益,各自因為不同算計,分別出現或斷章取義、或闇啞失語、或冷漠以對的態度。

兩岸不同政治勢力處理「五四」百年的方式,正反映著近百餘年來,中華民族遭遇的歷史周折,以及面對各項待決難題的舉步維艱。可以說,「五四運動」揭櫫的三大目標:「愛國」、「民主」及「科學」,迄未能在兩岸完全達成;而橫亙在全體中華民族面前的歷史難題,又仍不脫此三大目標的涵攝範圍。

因此,今日我們紀念「五四」,並非單純基於對歷史的懷想,也不是對既有成就的歌頌,而是為了解決百餘年前困擾整個民族、百餘年後仍然羈絆著民族前進道路的難題,持續進行一場與傳統、與現代,穿透哲學思考與政治現實的深刻自我對話。這賦予「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深厚而超越的現世意義。

「溫故而後知新」,在充分探討「五四運動」的當代意義前,筆者想先藉由對歷史梗概的爬梳,與大家一同回顧這場運動如何影響了中華民族三股政治勢力的各自發展與相互關係。由於篇幅有限,也鼓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本文列舉的若干細節,自行查閱,當可更瞭解「五四運動」的恢弘與壯闊。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在五四運動中抗議。(美國之音)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學生在五四運動中抗議。(美國之音)

一、 「五四運動」的三大目標:愛國、民主及科學—

由於「德先生(民主,democracy)」與「賽先生(科學,science)」的口號太過朗朗上口,坊間頗有論者將「五四運動」界定為爭民主、倡科學的群眾運動。但究其最原始、最重要的訴求,是追求中華民族的國家強盛、擺脫晚清時代受到列強加諸的不平等條約,故本質上確實首先是一場民族主義的愛國運動,「民主」及「科學」兩大訴求則是運動提倡者為達到拯救國族的目的,而標舉的兩大手段。

觸發「五四運動」的近因,是中華民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1919年元月於巴黎和會上,提出《廢除中日民四條約說帖》,包括要求廢除外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華駐軍,以及希望取消日本強加的「二十一條」及換文等條款。這些要求不但被與會列強拒絕,就連中華民國要求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省的租界及膠州鐵路權利亦遭峻拒,反被交給亞洲另一戰勝國、成功擠身列強之一的日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