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舉辦的「台海防衛兵推」日前落幕,這場集結9位上將、8位中將的「總長級」兵推中,除我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等人參與外,國際陣容還包括前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Admiral Michael Mullen)、前美國太平洋司令布萊爾(Admiral Dennis Blair)、前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武居智久等。而究竟美日重要將領們,對於台海現況有什麼看法?什麼是最迫切的問題呢?
近來中共屢屢對台發動軍演,隨著台海情勢緊張,從日前陸配亞亞被認定鼓吹武統言論而離境、到持有中國大陸證件恐被撤銷台灣身分,近來兩岸交流議題一直是輿論焦點;賴政府從今年2月起專案清查軍公教、公職與公立學校教師,有無持領中國大陸證件情況;行政院日前也通函各機關及地方政府,現職軍公教人員不得申領持用中國大陸居住證 。而近來,在中國福建任教的「台籍教師」張立齊, 因持有中國大陸定居證,而被撤銷台灣身分的一案亦成為討論焦點。本文摘錄本周4篇國內外政經、軍事內幕精華,敬請服用。
此次「台海防衛兵推」美日台名將齊聚,兵推以2030年中共決定全面對台動武為想定,設計「威懾」(Intimidation)、「脅迫」(Coercion)、「懲罰」(Punishment)、「進犯」(Invasion)4個階段。值得注意的是,與過去在漢光演習中國軍的虎虎生威不同,「台灣組」這次碰上許多麻煩,包括中共已進入12海浬卻沒發動「第一擊」、澎湖快速失守,因而慘遭下令重考,還被要求回去「好好想一想」。
在此次龍頭管制組中,除了 李喜明外,還有一位李喜明的老師、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Dennis Blair)。布萊爾和台灣淵源深厚,曾以資深觀察員身分參與漢光19號至23號演習,國軍現在的聯合兵棋推演系統(JTLS)、聯合作戰訓練系統,都是在布萊爾建議下建立。兵推後,布萊爾在與媒體面對面時談及,在 美國有位不可測的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若在極端的狀況下,美國政府決定袖手旁觀,台灣必須孤軍奮陣,在無美日協防下,台灣能靠自己贏得與中國的戰爭嗎?又能撐多久呢?布萊爾 說……(繼續閱讀全文 )
(相關報導:
幕後》新竹柯文哲本命區黃國昌令非守住不可!高虹安找國民黨的他教戰反罷免
|
更多文章
)
美國前太平洋總司令布萊爾上將(Admiral Dennis Blair)談及台海現況。(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教師張立齊過曾 在金門大學就讀碩士班,現任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即是張在校期間的導師,張立齊畢業後前往北京大學就讀博士班,目前在福建華僑大學任教。2024年,福建實施新惠台措施,台灣民眾申請定居證的審批時間大幅縮減到10個工作天,且不必上繳台灣身分證件,張立齊在當時搶到頭香,成為「台灣第一人」;但也因申領福建定居證,他的台灣身份證及中華民國護照均被作廢,張立齊痛批政府沒有證據就將他粗暴除籍,讓他淪為「流浪地球人」。(延伸閱讀:軍公教能拿台胞證嗎?傳持「中國5卡」恐喪失台灣身分 調查報告幫解題 )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原規定,台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違者將由戶政機關註銷其台灣地區戶籍,而陸委會在今年4月發布最新令釋,並指出,申領大陸定居證是在中國大陸設籍的前置動作,因此將申領定居證比照在大陸設籍辦理。《風傳媒》獨家掌握張與政府機關往來函文, 張立齊在裡面痛陳,定居證早已於去年6月就逾期失效,但陸委會卻……(繼續閱讀全文 )
針對定居證事件,張立齊與陸委會隔空互槓。圖為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資料照,楊騰凱攝)
全台大罷免將進入第三階段投票熱戰,朝野對立態勢至今未見和緩跡象,總統賴清德原訂6月18日邀集在野兩黨領袖,進總統府聽取「重大國安情勢簡報」,但就在國安簡報前夕,原先有意出席的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率先表示,對於賴政府草率匆促且充滿政治算計安排,感到遺憾,不克出席會議;而在白營退出後,原先樂觀面對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午後也宣布,朝野對話應聚焦人民關心的業、能源等議題,因訴求未被府方接受,因此也不出席。究竟整個溝通過程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在野黨最終決定放賴清德鴿子呢?
國安簡報的破局反映了朝野之間的高度不信任,而後府方更與民眾黨隔空開嗆,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事後強調,溝通大門敞開,會持續努力,她除對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的積極溝通表達最大善意,也質疑民眾黨,為何過去時任黨主席可以與總統蔡英文閉門會議,黃國昌卻不行?這讓黃國昌痛批府方拿柯文哲當擋箭牌,「會不會太無恥?」回顧整個協調過程,府方表示,與國民黨秘書長頻繁溝通,反觀民眾黨至今沒有回過電話,都是由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主動致電。由此可知,總統府認……(繼續閱讀全文 )
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左起)拒絕出席「國安簡報會議」後,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亦宣布不參加。(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近年在半導體製造業持續成長,特別是在先進製程中居於絕對領先地位,晶片生產戰略重要性也牽動著地緣政治格局。澳洲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EP)曾發布數據指出,若台灣發生衝突,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2.7兆美元(約新台幣79兆元)的損失。今年3月,台積電宣布擴大對美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總金額將來到1650億美元,當時一度引發市場恐慌,不少台灣也擔心,台積電會不會變成「美積電」;另外, 近期中國半導體產業不斷傳出技術突破的消息,包括先進晶片製程及有望自主研發光刻機設備等,同樣備受討論。(延伸閱讀:張忠謀挖不走、紫光沒吃下!謝金河點名年賺資本額台廠:不輸台積電是新看點 )
替華為生產晶片的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畢業於台大機械工程系,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 他近日受全美保釣促統聯合會邀請,以「中國半導體25年來之發展」為題發表演講,並接受《風傳媒》獨家訪問。針對中國發展,他坦言,中國先進AI晶片生產上的限制仍需要突破,他也預估,最快2年,中國大陸就能解決光刻機光源的問題。至於半導體業的整體發展,張汝京分別對台灣與中國的「各自優勢」進行分析,他說,要是海峽兩岸能夠合作,那……(繼續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