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凌晨,中東上空劃破了一道致命的閃電。當以色列戰機悄無聲息地穿越伊朗領空時,沒有人預料到這將成為重塑21世紀地緣政治格局的關鍵時刻。代號「崛起之獅」的軍事行動,以其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精準度,宣告著中東進入了一個全新而危險的時代。
一、精準斬首:「崛起之獅」的致命開局 戰爭的開端在最高機密中拉開。6月13日凌晨,超過200架以色列戰機執行了五波連續空襲,使用超過330枚精確制導炸彈,打擊約100個目標。這場行動的戰略背景極其複雜:美國中央司令部指揮官邁克爾·庫里拉(Michael Kurilla)於6月10日警告伊朗距離擁有核武器僅有「數週時間」,而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攻擊前一天首次在20年內認定伊朗不遵守核義務。
以色列總理班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電視講話中表示,軍事行動「打擊了伊朗核武器化計劃的核心」,目標包括伊朗在納坦茲的主要濃縮設施、伊朗核科學家和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
攻擊造成的人員損失震撼國際社會。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數名伊朗高級軍事指揮官在襲擊中喪生,包括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Hossein Salami)。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格里(Mohammad Bagheri)和哈塔姆-安比亞總部指揮官戈拉姆·阿里·拉希德(Gholamali Rashid)也在攻擊中死亡。
更令伊朗核計劃雪上加霜的是,包括前原子能組織負責人費雷東·阿巴西-達瓦尼(Fereydoon Abbasi-Davani)在內的多名核心科學家也在攻擊中喪生。
二、核心設施遭重創:納坦茲的毀滅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向BBC確認,由於以色列空襲導致的停電,納坦茲約15000台離心機很可能全部嚴重損壞或摧毀。這座設施是伊朗最大的鈾濃縮廠,位於德黑蘭南部約250公里處。
伊朗原子能機構確認納坦茲設施已遭受損壞。該複合設施擁有地上和地下設施,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哪些部分受到影響,但機構表示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據報導,以色列的打擊目標還包括德黑蘭、設拉子和大不里士的多個地點,以及據報在伊斯法罕和克爾曼沙阿的設施。衛星圖像顯示,大不里士附近的機場遭到重創,照片顯示燒焦的地面和被夷為平地的建築物。
三、伊朗反擊:「真誠承諾三號」的復仇之火 面對毀滅性打擊,伊朗迅速發動代號「真誠承諾三號」的大規模報復行動。從6月13日晚開始,伊朗發射了大量彈道導彈和無人機襲向以色列。
伊朗導彈擊中以色列北部海法(Haifa)一座煉油廠,冒出濃煙。(美聯社)
在海法,伊朗導彈襲擊了一條住宅街道,國家緊急服務部門報告有9人在襲擊中受傷。在巴特亞姆,震驚的居民調查著夜間襲擊造成的損害。一座現代住宅建築在特拉維夫市中心遭到嚴重破壞,多個公寓起火,濃煙從建築物中升起。
四、華盛頓的微妙平衡:知情不參與的戰略 美國的立場複雜而微妙。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表示美國未參與對伊朗的襲擊,以色列「告知」美國它認為這一行動對自衛是必要的。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在Fox News專訪中承認事先知道襲擊計劃,並敦促伊朗在「什麼都不剩之前」同意核協議。
川普在週四曾警告中東可能很快就會發生「大規模衝突」。在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川普敦促伊朗同意核協議「在什麼都不剩之前」,暗示以色列後續對該國的攻擊可能會「更加殘酷」。
這種「知情不參與」的態度反映了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複雜考量:既希望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又不願直接捲入另一場中東戰爭。
五、平民悲劇:戰火下的人道災難 據伊朗衛生部發言人侯賽因·克爾曼普爾(Hossein Kermanpour)透露,自6月13日以色列發動攻擊以來,伊朗至少有224人死亡,超過1200人住院治療,其中90%是平民。在德黑蘭,一座14層公寓樓在週六被夷為平地,造成60人死亡,其中一半是兒童。
由於德黑蘭缺乏防空洞,伊朗人被指示在地下停車場避難。6月16日,伊朗處決了埃斯梅爾·費克里(Esmail Fekri),罪名是向摩薩德傳遞敏感情報。
以色列塔姆拉(Tamra)因伊朗導彈襲擊喪生的巴勒斯坦哈提卜(Khatib)家族四名成員葬禮。(美聯社)
以色列方面,軍方家園司令部表示,自攻擊伊朗並遭到德黑蘭報復以來,已有20多人死亡。近3000人已從家中撤離,24座建築被列為拆除目標。
六、國際反應:外交辭令vs戰爭現實 英國首相基爾·史塔默(Keir Starmer)在以色列對伊朗的初次攻擊後立即呼籲克制:「中東的穩定必須是優先考慮。現在是克制、冷靜和回到外交的時候了」。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呼籲雙方「表現出最大程度的克制」,但這種外交辭令在戰爭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表示,他希望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領導人會議能達成協議,幫助解決衝突並防止其升級。
七、石油戰爭:全球經濟的新震盪 這場衝突迅速演變為「能源戰」。以色列導彈打擊了伊朗南部的能源設施,同時伊朗的反擊導彈襲擊了以色列的石油設施。德黑蘭的一個燃料庫在以色列開始打擊伊朗石油和天然氣部門後被巨大火焰吞噬。
6月13日,石油價格因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而上漲7%,後來上漲到11%,創下一個月來的最高水平。美元上漲,比特幣跌至103000美元,黃金價格上漲超過1%。全球期貨股市下跌,道瓊斯期貨失去600點。
八、權力重組:中東秩序的根本改變 正如Hudson Institute分析所指出的,「6月13日,伊斯蘭共和國經歷了一次改變中東權力平衡的戰略崩潰」。這不僅僅是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勝利,更是整個中東地緣政治秩序的根本性重塑。
伊朗數十年來構建的「抵抗軸心」體系遭到重創。失去了核心軍事領導層的德黑蘭,其對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伊拉克和敘利亞各民兵組織的指揮協調能力將大幅下降。
九、危險的下一步:戰爭還是談判 內塔尼亞胡明確表示,這次行動將持續「需要多少天就多少天」,直到完全消除伊朗的核威脅。而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則警告以色列將面臨「嚴厲懲罰」。
以色列駐美國大使耶希埃爾·萊特(Yechiel Leiter)表示,要從空中摧毀伊朗地下的福多核設施,世界上只有美國擁有這種炸彈。這一表態暗示未來可能出現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2025年6月13日的黎明已經永遠改變了中東,也重新定義了21世紀國際關係的基本規則。「崛起之獅」不僅是一次軍事行動的代號,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